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有机质农业:土壤保育与耕育农法的合理搭配

2020年06月16日 17:11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供应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土地生产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材,当人类和动物吃完的排泄物都要归还给土壤,农作物的秸秆也要归还给土壤,一方面是把土壤的肥力提高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从农作物带走的生命元素重新归还给土壤。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破坏的速度明显加快,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在过去短短数十年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我们古人在道德经和中医中药理念中,都能找到与生态保育、资源伦理的理念。天人需要合一,天地人生生不息的和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生养息”,具体天是大自然要“休生养息”、“地”是土地要“休养生息”、人是人类要“养生休息”。基于保育伦理、道德,号召生态志愿者面对目前的生物多样性的危机,通过参与当地保育行动,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保育伦理要求我们为了子孙后代,要把人类活动破坏了的大自然修复作为我们的义务及责任,确保这项义务落实实施。

5

一.有机质农业概念

“有机质农业”是以土壤保育、农业种养循环和平衡为基础,以耕育农法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一定原产地的区域内,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保持农田种植产出与发展养殖业品种和规模之间的平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通过养殖业实现过腹还田,形成良性的生态种养循环农业。

有机质农业不同于遥不可及高门槛生产条件的有机农业,有机质农业是耕育农业、三生农业的基础,致力于提高土壤保育和维系土壤健康的农业(呼吸农业)。耕育农业要求保持有机培肥理念与现代农业结合之路。耕育农法强调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是土地的精华,具有养育、生态以及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它支撑生物生长生活。土壤还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藏身之所。土壤也为动物及人类立足于生物圈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既包括初级生产获得的植物产品,也包括次级生产获得的动物产品。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

二.有机质农业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投入产出失去平衡,随之而来的是化学污染,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团粒结构破环,保水保肥能力能力、透气性、酸碱度变差,有机质含量降低,营养失衡。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变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健康食材的需求,引发对土地的数量和土壤质量都来越高的需求,维系优质可持续利用的健康土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脱胎于传统农耕的有机质农业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土地是生存之本、土壤是健康之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有机质农业”概念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在2009年1月安徽亳州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中首先提出。有机质农业是健康土壤和农业生产的保障,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以生产出健康的生态食材,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农田、生态、植物健康,间接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有机质农业积极致力于利用耕育农法循环农业培育生态土壤,使农业生产回归健康生态本源。

6

三.有机质农业遵循养分归还学

《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而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模式是种植的农作物的籽粒是作为人食物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来源,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用于发展食草动物的饲料,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人畜禽的粪便用于发酵还田。

有机质农业农田产出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和秸秆等副产品,最大限度将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其生态食材作为人类健康生活的食物和动物健康养殖的饲料,种植和加工农副产品以及作物秸秆用于养殖饲料、饲草和生态肥料。将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或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肥料用于还田,保持和提升土壤有机质养分,为下一年有机质农业种养创造条件。实现优质有机质农田、生产优质生态食材、供应生态餐桌和市场良性循环。

四.有机质农业是土壤保育的结果

土地保育技术是对土壤施肥、耕作、农田治理、土壤质量评价技术的统称。包括农业投入品肥料、机械、农药等,以及施肥、耕作、标准等。多年来,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土壤本身很脆弱,也需要不断滋养与呵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的另一个有力手段是推广应用有机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与植物根系进行相互作用,可以达到促进营养元素吸收、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提高植株抗虫防病能力的目的,同时微生物有机肥料的成本较低、环保安全、易推广、原料充足,非常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保育是“保护与复育”,保护是针对生物物种与其栖息地的保存与维护,复育是针对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与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和重建工作。以生态学的原理,监测人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包含对于生态的普查与监测、野生动植物的饲育、自然景观生态的维护工作等,并协调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保护地球上生物物种与不同生物群落所依存栖息地的目的,维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永续维护。

7

五.耕育农法是有机质农业的保障

人类的发展,要建立在原有的文明基础之上,前人一些原本的优良的文化不能完全抛弃。放弃了根本,也就根基。同理,抛弃古人一些原有的风土民俗精粹,只会是粗暴的替代。耕育体系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保留原有的一些优良质量,培育新的或更进一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耕育文明。在土壤耕作利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良保育土壤,以确保土质不会在连续利用中退化,令土地更能发挥、保持其自然的生态功能,包括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净化空气和储存生物基因,从而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活质素。

目前,全世界优良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殆尽,而且现有良田又因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被不可逆转的占用。如果土地侵蚀仍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给人类带来危害。土壤的流失,而土壤是维持生态体系极重要的成份,大量粮食生产赖于此。保育就是发展,自然生态土壤保育良好的田园,风光壮丽与朝气蓬勃,从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鸣声、空气的芬芳、食材的可口都能丰富人生,启发灵感。

六.有机质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

在大自然的生态体系中,土壤是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最基础、最根本的因素。健康土壤事关粮食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事关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不但具有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提升固碳减排能力的生态涵养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土地是生态之源、土壤就是健康之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过低的土壤免疫力就低,容易板结,酸化,作物容易得病。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同时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深刻影响水分的存储。土壤有机质也深刻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抗土壤侵蚀,也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中自然形成庞大的食物网,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土壤活力的来源,从养分转化直到病虫害控制,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