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从“苏大强”走向“苏恒强”

——江苏省政协常委会议建言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2020年07月08日 13: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1月22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至今,江苏治愈率达100%。实现了院内“零感染”和患者“零病亡”。同时,江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派出援鄂医疗队人数最多,重症专家一直坚守到最后。这样的成绩单,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也让“苏大强”的美名不胫而走。

但是,江苏并不满足,6月16日至17日,江苏省政协举行常委会议,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进行协商议政。与会者并没有止步于“苏大强”的成绩,而是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谋划,努力让“苏大强”走向“苏恒强”。

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在会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平战结合,构建与江苏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推动医改成果惠及人民;积极促进智慧医疗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多管齐下培育和发展健康产业,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全民健康助推高水平全面小康。

■配强基层疾控工作“守门人”

“整合分散的公共卫生职能,赋予疾控机构一定的行政管理权。疾控机构主要负责人应为同级卫健部门班子成员,并在卫健部门试行‘公共卫生总师’制度。”民革江苏省委会调研发现,各级疾控机构能级和工作重点缺少清晰划分,存在“上下一般粗”现象,人才队伍建设也相对滞后。为此,民革江苏省委会代表在发言时建议,加大卫生应急体系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进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疾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鼓励疾控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各级疾控机构配齐配全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省政协教卫体委注意到疾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议变“被动”为“主动”、变“零散”为“整体”、变“职业”为“专业”、变“输血”为“造血”。加快建立健全统分结合、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疾控管理运行体系。把加强农村疾控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等方面的投资与管理纳入“十四五”规划,补齐农村疾控短板。研究制定引进疾控专业人才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定向培养一批乡村医生队伍,不断增强基层疾控工作“守门人”的一线处置能力。

对此,江苏省卫健委表示,将加强疾控队伍建设,按照标准尽快配齐人员编制。落实财政投入责任,提高疾控人员待遇,确保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加强设区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建设不同类型的省级区域公共卫生实验室。加强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升卫生决策水平。

■构建双维度响应体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江苏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全省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如何提升防控水平?

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建议,统揽数据融合制高点,构建精准防控体系。从体制机制着手,打破部门间制度藩篱,构建横向到边(政府、企业、个人)、纵向到底(国家、省、市、区县、乡镇)的双维度响应体系。以数据标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数据联通为支撑,完善区域应急管理平台。统筹体制内外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精准了解资源位置、行动轨迹及生产计划,保障重要物资供应的高效、安全、智能。加强大数据分析,提升疾病控制和监测预警能力。释放大数据动能,提升疾病救治和疫苗研发能力。重视大数据应急演练,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

在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中,江苏省中医药参与率达96%。省政协常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莉建议,将中医药纳入疫情防控救治应急体系,实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信息平台与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确保中医药及时参与防控和救治工作。“成立省中医药防疫联合机构,建立中医药防疫专家储备队伍,当疫情发生时以最短时间研究拟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基本方剂。”

对此,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表示:将加大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投入,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增强市县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让好医院守护在群众身边

今年2月23日,苏州市盛泽镇患者李某突然感觉胸闷、胀痛,但受疫情影响,不能马上到医院就诊。便在线问诊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专家,并提交病历。专家通过网络问诊,进行应急指导。随后,李某在线预约系列检查,专家在线开出处方,李某得到及时诊疗救治。

“目前,互联网医院建设较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建议制定出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将以往的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省政协常委、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侯建全说。

互联网医院建设依赖于运营平台的大数据能力。侯建全建议,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省市、以及医联体内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积极构建高效统一的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和“主战场”。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认为,应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立医院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新项目的立项审批速度,缩短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立项审批周期。在医保支付中适当向疑难危重症科室、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等优势科室倾斜。

这次疫情对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1月21日起,赵俊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建议:“对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布局、重大项目申报和重大成果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形成强大的医疗、科研及培养优秀人才的综合实力。提高公立医院传染病疫情、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救治能力水平。加强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病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感染科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建设,加强设施、设备、物资储备,提升重大疫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治水平。”

江苏省科技厅表示,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医院申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区域临床医学研究建设,大力推动江苏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继续依托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从临床前沿技术、新型临床诊疗技术、公共卫生三个层面加强对临床诊疗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不断提升临床医疗技术和水平。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不少人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但自觉践行“公筷公勺、分餐分食”的人还不够多。江苏省政协委员、徐州市云龙区副区长金云女注意到,在一些地区一些餐企,曾经的公筷宣传、倡导正在悄然消退,处于“不反对”“不提醒”状态。

“推行公筷要重点防范‘四个忘了’。首先防范‘吃着吃着就忘了’,加强就餐过程的提醒与监督。其次防范‘重视城市忘了农村’,将工作力量和中心下沉,尤其是农村操办红白喜事聚餐时,推动农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用餐习惯。接着防范‘只盯宾馆酒店忘了家庭餐桌’,积极推动家庭尽快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最后防范‘只顾成人忘了孩子’,坚持分餐分筷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让健康文明用餐习惯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金云女建议,尽快制定分餐制省级标准,加快推进省级层面文明行为立法,将使用公筷公勺纳入其中,为全省餐饮行业提供服务指南。

近年来,江苏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江苏建设为目标,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努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民建江苏省委会建议,将全民健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专业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等信息资源,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市民参与的便捷性。

民建江苏省委会还提出,要深入推进体医结合,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推广“运动处方”,发挥全民健身在疾病防治及促进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合作,在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培养中引入运动康复医疗项目,为运动康复医疗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江苏省卫健委表示,将统筹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的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各地各部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推进健康江苏行动5大领域、25项行动计划,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强化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督促各地党委政府把健康江苏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健康江苏行动落地见效。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健康 疾控 建设 江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