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宫颈癌可防又可治

2021年01月07日 11:21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过去几十年中,乔友林教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癌症流行病学与预防研究,并为推动全球消除宫颈癌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国家卫健委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他向记者分享了多年来在一线防控宫颈癌的经历。

乔友林介绍,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年大概有57万例新发宫颈癌患者,其中85%的新发病例和88%的死亡病例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是我国妇女生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根据去年的数据报道,我国有近11万新发宫颈癌病例,近5万的死亡病例。

“我国有比较完善的疾病登记系统,数据分析显示,在女性癌症发病情况中,乳腺癌发病率最高,但上升最快的是宫颈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关于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将近两百年,WHO组织全球科学家开展了一个全球多中心HPV感染状况调查,乔友林教授团队也参与其中。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人群中存在一个HPV感染的特殊现象,被称之为“HPV感染的年龄双峰现象”———青春期时有一个高峰,结婚生育后处于低水平,成年以后处于更低水平,约在5%左右;但是大概过了10年左右又慢慢升高,被称之为第二个高峰。这双峰现象给疾病防控带来了挑战,除了第一个高峰到来之前进行预防以外,还要在第二个高峰到来之前进行二次预防。。

“如果没有打疫苗,体内没有这个抗体,病毒侵入体内就会在细胞里繁殖,破坏细胞,然后在繁殖过程中跟DNA整合引起瘤样病变,我们将这个病变程度称之为CIN1、CIN2与CIN3。到CIN3的时候,临床上就叫做原位癌了,这个情况下非常危险。没有打疫苗、没有抗体的成年妇女一定要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接受治疗。比较幸运的是,从病毒的暴露到细胞全层的瘤样病变,这个时间窗至少有三年以上,一般来讲有五年,因此提供了非常好的预防机遇。”

2018年5月,谭德塞医学博士(来自于非洲)当选WHO新任总干事,由于目睹了非洲妇女遭受宫颈癌的苦难,因此刚上任就号召全球消除宫颈癌。直到2020年,整整花了两年功夫,WHO为此做出顶层设计,要创造一个没有宫颈癌的世界,考核的指标是所有国家宫颈癌发病率要低于4/10万———如果一个癌症发病率低于这个水平,就不再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该计划2030年控制的目标为“90-70-90”,即90%的女孩在15岁前接种宫颈癌疫苗,70%的成年妇女至少在35岁和45岁时各接受一次高精度宫颈癌筛查,90%的确诊病人要进行规范治疗。

基于两年的准备,2020年WHO终于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并提出三个措施:疫苗接种(即一级病因学预防)、筛查(即二级预防)、规范化的治疗(即三级预防)。如果在2050年可以成功实施这三项措施的话,预计可以减少40%以上的新发病例和500万相关的死亡病例。

乔友林说,该战略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全世界194个国家首次承诺要消除一种人类的癌症。所以,宫颈癌是全球首次承诺消除的一种癌症。

“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这是一个可防可治的肿瘤。当年,在原卫生部疾控局领导下,曾制订过一个《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以下简称《纲要》),这个《纲要》一经出台立刻得到WHO的赞赏,并把中国癌症防控规划纲作为一个范本,供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学习。《纲要》中明确提出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肿瘤,要开展试点、开展示范研究。”

乔友林向记者展示了WHO驻日内瓦大楼前的一组雕像,一个成年男子正半蹲在地上给孩子打疫苗:“HPV是DNA病毒,比较稳定,不像新冠病毒老在变,HPV几十年、几百年的变化都非常小,但感染却很普遍,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碰到这个病毒。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做出一个假病毒或者像病毒样的颗粒,长得跟病毒一样,但已经不是真正的病毒了,没有DNA,不具有感染性,有免疫性,通过肌肉注射打入体内产生抗体以后可以避免感染。”

乔友林强调,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三家公司供应,一个是英国的GSK,另一个是美国的MSD,第三家是中国厦门的万泰:“万泰的HPV疫苗是2019年12月31日批准上市的,独创性地应用了大肠杆菌的表达体系,是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出来的。”

“HPV疫苗的上市,中国整整比国际社会晚了十年,十年可让整整一代人失去最佳的免疫预防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努力追赶上去。我们期待更多的疫苗上市,能够为广大的中国乃至世界妇女提供健康保障。”

编辑:何方

关键词:宫颈癌 疫苗 hpv 病毒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