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王宜讲述创作传播“本草童谣”的故事——

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播种

2021年05月27日 17:32  |  作者:毛立军 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营”在校园5·20学生营养日健康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此前的5月13日,在一次面向全区公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等700多家单位的培训(视频)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专家王宜,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餐桌”讲授了她原创的《本草谣·五谷童谣》,为餐桌上的五谷赋予了中医药文化内涵。参与培训的人员主要是学校负责人、校医、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食堂厨师长等,共有2000余人。他们将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21万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餐桌”的宣教活动。

1

自活动开展以来,各中小学迅速落实,通过实践创新让本草童谣走上学生的餐桌,赢得了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积极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充满童趣的童谣如何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走进校园,在孩子的心中扎根,继而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采访了王宜委员,了解到了这些童谣背后的故事及其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

3

小童谣,大学问

用童谣的形式将中医药文化与营养学知识向中小学、幼儿园推广,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宜近三年来全力以赴做的事情。她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用童谣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勾起,打开的将是中医药文化广阔的天地,健康饮食的观念也能从小培养起来。孩子们就像种子,生长、开花、结果,他们会将接收到的中医药文化与营养学知识传播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括未来自己的子女、子孙,影响的将是几代人的生活。

2

5

王宜创作的第一首本草童谣是“山楂”。而一次去幼儿园的讲座更验证了她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工作需要,王宜要去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幼儿园开展健康讲座,听众是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年龄差距这么大该怎么讲?王宜思索半晌,带着3包从医院药房借来的山楂和创作的童谣到了幼儿园。3包山楂往桌上一放,院长和老师都摸不着头脑,孩子们不认识这3种山楂,却都喜欢红彤彤的山楂片,对黑乎乎的焦山楂和黄黄的炒山楂没兴趣。于是王宜又将3种山楂煮水后让孩子们品尝,黑乎乎的焦山楂煮的水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旁听的园长也十分好奇,忙让王宜讲讲其中的原理。王宜先是对孩子们说道:“不好看的不一定没用,也不一定不好吃。凡事不仅用眼睛看,一定要用心,只有经历了、体会了,才知道什么是好的、是有用的。”紧接着又讲解了3种山楂的药用价值,引出了关于山楂的童谣:“山楂红果山里红,酸甜开胃吃饭香。炒炒山楂健脾胃,积食化食焦山楂。”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听得十分认真,并很快将童谣背了下来。

选择童谣为载体,王宜经过多方的考虑,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接受中医药文化,不仅要落在实处,体现在生活中的细节,更要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童谣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王宜来说,创作一首童谣最重要的是确定核心,童谣一定要是生活化的,并且与医学、营养学、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还要考虑其最典型的功效、各类俗名学名、通顺易读等因素。通常创作一首童谣快则30分钟左右,慢则耗上好几天的时间。童谣完成后还会经过专家、同事把验生活版的专业精准,请学校老师把“通俗易懂”关,请作家、编辑朋友来验“合折”上口,最终要让孩子们有趣记牢。而改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不能改。

6

比如,关于绿豆的童谣发到学校后,有的老师为了顺口,就将“绿豆圆圆闪青光,青青汤儿解毒强。暑热烦渴清凉送,消肿明目是良方。”中的“青青汤”给删掉了,而这“青青汤”恰恰就是这首童谣的核心之一。绿豆有清热解毒之效,这功效就在于绿豆皮,青汤解毒解暑功效强,只有盖着锅盖大火、快火煮开三两分钟就关火盖住锅盖降汤温,才能煮出绿色的绿豆汤,煮汤晾的方法很重要,绿绿的豆汤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不仅汤色变红,也失去了功效,所以童谣中一定要有“青青汤”。这才是童谣要告诉孩子方法内容。

7

8

除了中医药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被王宜写进了童谣。一则关于黄豆的童谣看似只是介绍:“大豆本是中国生,五千年来古称菽。黄豆又称田中肉,健脾利水消肿良。”实际不仅告诉孩子们大豆、黄豆、菽都是同一所指,更在第一句强调了黄豆源起于中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老师在教童谣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延展,例如黄豆作为补给,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变成带了芽的黄豆为船员补充维生素C以及豆腐是如何被中国人发明出来的等等,小小的豆子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变迁,由童谣作为钥匙,打开孩子求知的大门。王宜将孩子比喻为种子,她认为自己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所学、所看、所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都能长出中华民族的“根”。

4

随着王宜的足迹,本草童谣也传播到全国各地。2020年9月王宜参加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委员“三下乡”活动,在甘肃临夏某小学,为当地的200名孩子开设了一堂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讲座。当讲到关于绿豆的童谣时,王宜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哪句最重要?”没想到,一名小男孩立刻站起来回答:“‘青青汤儿’最重要。”男孩的回答让王宜很惊奇,这是第一个关注到她创作构思的人,竟然是个孩子。原来男孩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曾经在煮绿豆汤时就告诉过他,绿汤才有药劲。男孩告诉王宜,自己想学中医,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王宜当即表示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男孩,承诺他大学考上中医专业后,为他提供生活费,并且负责帮他找名医名师学习。这话一出,不仅男孩,其他孩子都愣住了,纷纷开始鼓掌。最后,王宜给200名孩子都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随着了解本草童谣的人越来越多,不止学校,一些社会机构和餐饮企业也希望能将本草童谣带上餐桌。一名校外培训机构的校长找到王宜,询问能不能在餐桌上使用本草童谣,他的学生大多是为了升学培训,压力比较大,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读读童谣,不仅能放松大脑,还能学到一些中医药和营养学的知识。更有经营餐厅的老板找到王宜,想要将本草童谣印刷成卡片发给就餐的客人,由服务员学习童谣后在餐厅宣传,不仅与餐厅的风格统一,还能为客人带来知识,一举两得。对于这些请求王宜都欣然应允,她的想法很单纯,不在乎版权、名利等,只要通过一首首小小的童谣,能将中医药文化宣传出去,落地生根就可以。在王宜的计划里,下一步会持续跟进已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餐桌的中小学情况,同时编撰出更多的本草童谣,未来还将开发中医药文化研学等更多形式,让本草童谣伴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童谣 王宜 文化 中医药 本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