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多措并举推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2021年08月03日 09:17  |  作者:张亚忠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链的上游,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不断加速,新品种研发入市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但由于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科技和市场分工模糊、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导致品种数量暴增,种业发展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

以小麦行业为例,强筋小麦处于需求侧,加工食品带动能力较强。强筋小麦的品种选育及市场应用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弱筋麦由于需求少利润空间小,每年通过审定且完全达标的品种就极少,这就导致需求侧带动能力较弱。再如,行业供给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在推进良种补贴政策落实中,部分政府部门在选择品种和定位购买主体时不够公平公正,严重影响种业市场秩序;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界限模糊等。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力度,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违法行为,确保种子生产经营者按照规定建立保存生产经营档案,保证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和有关责任人等全程可追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和种子市场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破坏种质资源、假冒授权品种、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行为;强化信用法律制度建设,将种子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和质量监督检查,依法开展品种安全性评价,加大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

二是引导特色化经营,降低同质化竞争。引导种业企业依据实力规模,突出特色品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扶持本地优势特色农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推广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优良品种。

三是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育种单位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减少交叉造成市场混乱。品种选育应依靠科研院所及个别大型龙头企业,市场推广则依托中小种业公司,逐步解决发展基础薄弱、育种创新不足、科研销售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同时加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权益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相关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育种科技人员交流,引导支持育种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建立联合科研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和引导。创新种业科研机制,加大种业公益性、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引导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改良及创制、育种理论及方法、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及处理、品种品质检测技术、种子质量检验等基础性研究,以及常规作物品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工作,为种业全面发展提供创新支撑。支持种子企业完善品种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大型龙头企业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按照商业化、工厂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切实提高育种水平。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秦云

关键词:种业市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