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数字经济十问之四

隐私“透明人”背后,这条产业链也该曝曝光了

2021年08月10日 09:4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民对移动端及一些头部娱乐、影音、购物App的使用时长和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但我们发现,自己和闺蜜刚刚说完某个产品,搜索引擎封面广告、购物软件最吸睛的位置就都“精准”地推送来了产品,这不得不使我们既惊又惧——都说大数据、人工智能厉害,但再怎么厉害,我们也不想成为没有隐私的“透明人”。

我们好奇,宣之于口、动之于手的信息,是如何“长了腿”的。带着很多想不透的问题,我们对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张庭进行了采访。

当窃取数据行为穿上合法外衣,

隐私泄露便防不胜防?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您被大数据“杀熟”过吗?作为专业人士,您能了解自己的数据是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窃取的吗?

张庭:我当然被大数据杀过熟,所以我理解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成为隐私“透明人”之后的那种焦虑恐惧。

造成数据泄露的帮凶,可能还不只是以往我们熟知的钓鱼网站、木马等恶意攻击。现在看,过度获取用户权限的输入法、键盘记录等各类软件,还有搜索引擎,在不断充实人们互联网生活的同时,暗暗收集着个人信息与隐私数据。

对于隐私数据安全形势的判断,到目前看我们应该经历了三次迭代:

第一代防的是病毒,特征是破坏性强。它破坏掉系统,电脑就用不了了,所以第一代安全软件也是以病毒查杀为核心,主要依赖本地病毒库的静态规则匹配技术;

第二代防的是木马,主要是盗取账号、控制电脑,目的是靠勒索获得不法利益。所以第二代安全软件加入了云防护技术,依靠云端的安全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将病毒和木马的查杀效率从“月级”提高至“分钟级”;

第三代也就是当前我们要防的,是电脑里的正常软件:它不会让电脑宕机也不会勒索解码,看上去是合法的,但它还是可以非法读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并且能精准识别用户,并将其转卖第三方从而获利。这种局面对于第三代安全软件的要求非常高,一度安防行业对此是束手无策的。截至目前,我们能做的是监测和约束正常软件的行为,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比如针对PC端隐私保护的缺失,我们尝试设置特别保护模式,比如针对用户办公、学习、聊天等多场景,当用户把重要文件、个人重要信息设置成为特别保护模式时,软件将禁止其他应用软件访问,以此防止隐私数据泄露问题。

做不到每打开一个网页都上锁,

就努力给输出的信息“上保险”

记者: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自己在网上浏览的每一步,置于安全保护模式之下,这是习惯问题,其实也是能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要保障自己既享受了网络生活带来的方便愉悦,又能防止信息泄露,应该怎么做?

张庭:确如您所言,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正在被各界重视,这方面的各项空白也正在逐渐被填补。在法律法规层面上,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定中,但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法律法规层面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力度,已经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都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从用户角度而言,在国家有措施、防护有工具的情况下,面对严峻的隐私安全形势,自身的防护意识必不可少。隐私安全保护是一项“长跑”,只要我们一直绷着这根弦儿,方法肯定比问题多。

我建议,在网络平台注册账号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平台的可信度外,尽量避免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在设置密码时,也尽量不要和其他平台的密码保持一致,防止一个平台被盗,其他平台遭殃的情况出现。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使用的手机和电脑进行安全设置,要安装可信赖的安全防护软件,平时要进行杀毒管理,不访问钓鱼网站,维修时要注意找可靠站点修理,并提前备份转移私密的资料文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个人的身份证、信用卡、手机号、生日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以免受到骚扰或者财产损失。

另外,在公共场合上网时,要清除自己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切记浏览器不要保存密码,避免泄露自己的身份证、信用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安全软件会不会“倒戈”?

“免费安全”不是免费午餐

记者:我们还有个疑问,那就是安全软件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是否也存在“倒戈”的风险?因为技术本身不具伦理性,而一旦技术研发者违背初心,我们的隐私是否会变得更透明?

张庭:这个问题有些麻辣。的确,安全软件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如何保证自身不利用用户隐私获利,这是保护隐私绕不开的问题。很多用户也有这个担心,安装了免费的安全软件,自己的数据隐私反而被获取,并成为大数据推荐广告的获利方式,这和希望保护个人隐私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认为,由于是“免费”,用户很难获得软件提供者的承诺,对于个人数据被利用的担心就很能理解了,而收费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让客户与安防公司之间多了一道契约,这种专注主业、不以流量为变现渠道的做法,或许更能让大家安心。

编辑:秦云

关键词:隐私安全 数据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