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行业

强投入 补短板 重实战 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021年09月06日 09: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7月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来自武警、消防以及社会各界的救援力量赶赴抗洪一线,在救人、排水、清淤、破拆等环节中,各类“救援神器”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出巨大作用。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时代风险防控特点,如何有效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建设?当前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情况如何?如何以科技创新推进应急管理装备现代化?围绕这些问题,业内人士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观点。

向救援装备要战斗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与此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事故灾难的风险随之加大,应急救援需求持续增长,客观上推动了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的发展。”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烜懿认为,“十三五”时期以来,随着政府投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应急相关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发、制造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是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效、可靠实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等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

“救灾如同打仗,而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近年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让我们的实战能力和抢险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安能)总工程师张利荣介绍,今年河南抗洪救灾期间,中国安能投入动力舟桥、龙吸水、全地形车、无人侦测船等近50套高精尖救援装备,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利荣特别提到,在新乡转移被困群众中,动力舟桥凭借自带动力、高承载力的优势,5小时辅助转移群众1400余人。

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是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对此,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王民强调,绝不能忽视装备的实战性,设备不是拿来看的,不能是“样子货”、不能只成为参观的摆设,研发一定要参与实战、结合实战,要在实战救援中看到研发人、制造人的身影。军品研发的理念也需进一步强化。军品研发的核心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只有这样,安全应急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根本性突破。与此同时,模块化也是近年来装备发展的趋势之一,不同类型的工具器材依据技术类别和任务需求分级分类建立标准化模块,以此精简工具结构,提高装备轻量化、多样性、实用性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可以说,安全产业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业,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产业。”王民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安全生产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越发成为维护公共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定的重要环节。

向科技创新要源动力

应急救援装备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应急科技装备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期。但从近年处置的几起重大突发事件过程发现,部分关键应急技术装备仍是制约救援效率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堤防险情探查方面,缺乏高效准确的探查设备。”张利荣作为行业资深专家,曾参与过多次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他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提高某些关键环节的应急管理装备的科技含量,针对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前沿基础研究。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行业面临的又一突出难题。高精尖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关键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

王民提到,安全产业有“两多”特点——产品品类多、中小企业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而研发资金短缺、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带动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王民建议,要梳理掌握行业龙头企业及其优势产品,发掘掌握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和优势产品的“隐形冠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鼓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持续攻关,让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应急装备逐渐替代进口设备。

应急装备的采购、储备、管理、调用是否科学也十分重要。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装备采购储备量偏小,无法满足应对重大灾害的需求;采购储备量过大,则造成无灾时的资金积压和物资损耗。

对此,宋烜懿建议,要完善应急采购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应急采购决策、实施和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包括及时更新储备品种、增加储备数量等。

针对普遍受到关注的救援装备专常兼备、平战结合这一问题,张利荣认为,挖掘机等通用装备可实现平战结合,但专用装备只能专用建设。“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有效增加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向全社会要凝聚力创造力

实施灾害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缺一不可。中国安能前身为武警水电部队,转隶前始终战斗在应急抢险主战场。张利荣介绍,中国安能在7.20河南暴雨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派出灾情侦测先遣组、集团总部现场指导组,从全国紧急抽调400余名专业抢险骨干驰援灾区。

然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应急抢险“国家队”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基层应急救援能力还相当薄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间的装备配备还不均衡,尤其是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社会化应急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张利荣建议,把应急教育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的应急教育、培训和演练。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如火车、地铁、公交车驾驶员要在应急响应与处置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提供安全保障。

“眼下亟待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宋烜懿特别提到,我国家庭应急救援装备市场有待开发。“灾难一旦发生,自救是最为迅速有效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应准备家庭应急物资急救包。”

宋烜懿表示,防灾是最大的救灾,要强化政策引领、扶持力度,加大应急领域的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凝聚更多力量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王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建议,要不断培育安全应急市场,在产业基金支撑和产融结合方面,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另一方面,在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我国安全应急预案管理、法治化管理、社会共治、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如果我们能够将过去好的做法、先进的经验提炼固化为法律法规,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张利荣最后提出,应急管理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依法进行、有法有据,建议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邢艳娇)

编辑:秦云

关键词:应急救援能力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