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淑仪睿智 巾帼标杆

2014年02月16日 18:37 | 作者:陈子玉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wushuqing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香港银紫荆星章、香港太平绅士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执行委员会主席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拿破仑商业奇才、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内地“天字一号”合资企业创办参与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女工商专联名誉主席⋯⋯这些数不胜数的头衔和荣誉,除了在镜头前和众多隆重场合给人留下的知性干练的深刻印象,记者面前已过花甲之年的伍淑清更多了几分亲切随和与谦逊低调。      

  “我很喜欢的就是简单。”接受采访时,伍淑清对生活、事业、理想侃侃而谈中,说出的这句简约但不简单的话语,则充分诠释了她作为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时刻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余,所积淀下的卓尔不群的品格与境界。     

  “天字第一号”:曾经沧海难为水

  “1978年12月10日,我们十几个人先从香港坐火车到罗湖口岸,再过桥到深圳,再乘火车到广州,晚上再坐小的螺旋桨飞机到贵阳,机组吃完饭稍事休息后再飞抵成都。”30多年前的这一特殊经历,伍淑清记忆犹新。时值内地拨乱反正之后、改革开放初期,伍淑清的第一次内地之行历经困扰、折腾与不便,但30年后的她依旧与记者分享着当时的兴奋之情:“真的十分高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漂泊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

  “第一次内地之行,十多天的时间里去了一多半的地方。与美国以及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两相比较,当时就一个感受:我们的国家太需要发展了,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发展的更好!而小平同志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要对外开放,我们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真的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在第一次内地之行返港的火车上,伍淑清“有幸”地在第一时间听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一表态,“看到了希望,所以才欢欣鼓舞,而在内地飞行时倒胃口的冷餐陋食和乘客抱怨则让我突发奇想—自己家是做食品生意的,为何不去投资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呢?”

  认准了说干就干是伍淑清的一贯风格。伍淑清返港后第一时间向父亲伍沾德讲述了自己在内地参观考察的所见所闻,并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和盘托出,令她惊喜的是自己“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居然得到了父亲的“鼎力支持”。

  一方面是内地改革开放之初没有合资企业的先例,以及政府政策层面可能的变数;另一方面是如何在实力更强的发达国家外商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建厂的资格。在破解这两大难题的过程中,艰苦的谈判、繁琐的审批、外界的杂音接踵而至……

  功夫不负有心人。伍淑清父女以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在内地投资的毅然决然,感动了国家民航总局,在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项目终于在1979年9月的一个清晨谈妥,伍淑清的创意想法开始付诸实现。此后,经过国家50多个部门半年多时间的审批,1980年4月,中国外国人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其注册编号为001,人称“天字第一号”。“5月3号,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时任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也莅临祝贺,‘001’号剪了彩。”伍淑清讲述“天字第一号”的诞生过程时,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中国拥有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现在看来,其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它不但填补了中国民航航空食品生产的空白,开启了中国引进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更标志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走出了一大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伍淑清如此定位。

  现如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由原先作坊式的生产、日配餐量几百份的状况,一跃发展为拥有几千名员工、日配餐量达十几万份的大型航空食品公司。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始终将抓优质服务和特色产品作为中心工作,牢牢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

  “思想要先解放,思想不解放事情很难做”

  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亲历者、参与者,伍淑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慨颇多:“我们走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路程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实际上相当于发达国家至少一个世纪取得的。结合我自身经历而言,从祖母那一代到我父亲一代再到我这一代,这是至少三代人努力才得来的。”

  伍淑清曾很多次被问起如何在内地“做事创业”,伍淑清一般如此回答:新中国成立30年后才逐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必然会有一个摸石头过河的过程,必须要适应这样的节奏,在引进外来先进的管理方式、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同时,也需要与内地接轨,做到内外一体。“思想要先解放,思想不解放事情很难做,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宝贵经验。”伍淑清语重心长地说。

  伍淑清举例说,“天字第一号”公司创建之初,内地员工对她这个来自香港“资本家”还真有些怕,总认为是“剥削压迫人的”,特别是对工厂上班打卡登记的做法很不认同,说“资本家真有办法,剥削压迫从打卡就开始了”。听到这样的议论时,伍淑清都和蔼可亲地说:“这是个工厂的制度,是长期使用的。老板换了,制度还在。”不过,通过接触,大家很快就发现他们所惧怕的“资本家”并不怎么可怕,“好多人还成了我很好的朋友。大家打成一片,齐心协力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很快就做出了达到国际标准的航空餐。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互相适应、思想解放的过程。”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伍淑清 香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