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委员关注当“用工荒”狭路“就业难”

2014年02月25日 09:5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辽宁省政协委员于延庆:大学毕业生过剩只是一个表象  
    如今一提起大学生就业,有人甚至将其与下岗职工、农民工相提并论,似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真的过剩了,其实不然。为什么有的企业高薪虚位以待技术人才,可几个月下来都招不到合适人员,说明大学毕业生过剩还只是一个表象,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缺口,仅大连市服装加工业,这个缺口就不低于30%。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其中不乏部分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但更多的是,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关注不够、政策不力,值得引起足够重视。
  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不可替代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任终究要落到他们肩上,因此给予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保障也理应高于其他群体,出台的政策要足以吸引大学生愿意到基层锻炼实践。解决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大学自身的问题,全社会都要各司其职,应由政府指导、社会各方面参与,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同时对吸纳就业主体的企业提出相关的约束。
  时下,不少企业一味强调招聘有经验的员工,也让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受伤。如何使具有高知识的大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具备高能力,同样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但要考虑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个政策不能让企业买单,比如可以通过对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相应的免税政策等举措,既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学习锻炼的舞台,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本报记者 吕东浩 采访整理) 
 
    □吉林省政协委员姚毓春:加强择业指导改变“高不成低不就”现状  
    如今大学生求职难已是社会与高校必须重视与思考的问题,部分大学生一到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甚至是找到了工作的毕业生,也是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而已。很多高校毕业生即使就业专业不对口,也要留在大城市,很多偏远地区的县城带着编制来高校招聘都不去。
  对于择业的区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但是竞争力也大,“抓小放大”是目前毕业生明智的选择。现在大学生就业思路应该转变。
  为此建议,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择业意识指导,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实力培养。对尚未能实现就业的学生,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定向培训,政府提供专项培训经费,为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再培训,增加就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在鼓励政策和保障机制方面做出部署,加强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待遇、社会保障等,吸引更多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
  同时,应在省属高校构建大学生“六个一”创业教育工程,开设创业课程,全方位推进创业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全民参与创业机制,树立效益引导创业的理念、实现创业收益合理分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居民创业热情和提高企业创新动力,确保居民有合理创业报酬、企业有合理创业利润。此外,还应提高资金扶持力度,发挥典型创业企业的带头作用,提炼创业型企业的创业文化,形成由点及面的产业集聚型创业产业体系,推进创业效应。
  (本报记者 高峰 采访整理)   
  
 
 
 
 

 

编辑:付鹏

关键词:企业 合作 毕业生 大学生 企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