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该去哪儿?

2014年03月04日 16:40 | 作者:俞菀 张书旗 商意盈 仇逸 叶前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百姓省钱,要么存起来,要么花出去;有关部门省下来的钱,该怎么办?

  虽然让有关部门省钱不容易,可是现在,这已经是纳税人“可以有”乃至“必须有”的现实考虑——自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三公”经费有了明显而可观的节余。在新华社记者走访的代表、委员、专家和普通群众看来,这些钱应当用在“涨工资”“提社保”“扶贫帮困”等“刀口上”,同时,用来“除霾”“治污”,大家也会拍手称快。

  【涨工资】工资、福利、奖金……这些都是网民眼中,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好去处”。对于个体公民而言,国家反腐倡廉、治奢从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政府官员的“排场”消费降下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当然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八项规定的成果,如果不能直接惠及普通百姓,就失去了意义。”网民“耕稻人”说,特别是应该用于那些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不高,但收入微薄的职业。

  “要把节约下来的‘三公’经费,化为对一线工人、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的工资和福利。”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

  “涨工资,才能高薪养廉!”网民“漠北刀客”说,“很多人不知道乡镇、基层公务员的生活是多么清苦。要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给他们增加收入。”“涨工资”呼声高涨,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期盼。

  “不一定全民平均长工资,但是一定要把省下的经费,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和群体。”全国政协委员金蔚说,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是反腐和节俭的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他们看得见并感受得到的现实利益。如果不能使人民群众知情并有实际感受的话,轰轰烈烈的改革终将是“昙花一现”。

  【提高社保水平】“填补养老保险缺口”“增加社保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不少观点认为,相比于“涨工资”,用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在民生领域办点实事,特别是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保水平,或许更迫切,也更有效。

  网民“翱翔在天空”说,“全面医保、全民养老、改善公共设施……哪一项都比涨工资重要。”网民“解甲归田”说,“强烈要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于加强基础教育均衡,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网民“海上追风”说,“把省下的三公消费,用于支付企业职工养老吧。”

  这些观点,得到了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的认同。

  上海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施凯说,“省下来的‘三公’经费作为社保投入更好。社保水平低,就算工资涨了,老百姓还是会拿去储蓄,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的储备金。”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啸说,强烈建议把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于扩大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总之,就是要用在能够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度的地方。

  “个人认为,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应当重点用于提高居民的医保,特别是农村人口、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

  “其他社保种类,也是城乡差别的主要问题。除了省下的‘三公’经费拿来救急之外,国家财政每年应拿出部分资金,补助自费参加社保的农民、农民工,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他说。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三公 经费 省下来 去哪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