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该去哪儿?

2014年03月04日 16:40 | 作者:俞菀 张书旗 商意盈 仇逸 叶前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扶贫帮困】“把钱拨到山区,那里的孩子需要”“应当用于危房改造、开路修桥工程”……在网民看来,尽管国家扶贫帮困已有专项基金,但如果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能够实现“雪中送炭”,也是一种欣慰。

  “我认为,省下来的钱应该用于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体。比如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让贫富差距缩小、再缩小。”网友“刘丽”说。“我们单位今年‘三公’经费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困难群众的慰问上了,虽然能照顾到的人数量有限,但大家都觉得很高兴。”网民“祁侯”说。

  据悉,今年1月,民盟广东省委向广东省政协递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省级财政节约的“三公”经费,可由财政统筹安排用于扶贫和改善民生;市县以下各级财政节约的“三公”经费,可借鉴香港、澳门等地的做法,向市民直接发放现金;将省下的“三公”经费,作为财政“民生支出”的科目,向各级政府属地的“常住人口”或困难群众,一次性发放“民生消费券”。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建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可年底或第二年年初,对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执行情况清查后,应将节余的资金统一收回统筹安排,不再只是节余在部门账上或结转至下一年,由人民政府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给予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补贴。

  不过,“对于‘三公’经费用于扶贫帮困,国家还是要建立起有效而畅通的帮扶机制,不能临时性地‘走过场’。”傅企平说,“同时,还要改变观念,改变扶贫帮困的形式,从单纯输血向培养其造血能力转变,追求扶贫帮困的长期效果。”

  【环境治理】“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请用于环境治理!”当全国不断遭受雾霾等大气污染的侵袭,当蓝天、白云、清水、绿地,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享受时,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压缩‘三公’经费,肯定举双手赞成。省下来的钱,还是要用于环保民生,比如今年的清河净水工程等。而且不能只是说说就算了,要定期公布使用情况,接受各界监督。”网民“燕归衔泥”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认为,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具体投向哪个领域,根本原则是“补短”:先于“扬长”。“比如浙江正进行‘五水共治’项目,就需要大量投入。而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省份,省下来的‘三公’经费也可以用于治霾。”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认为,鉴于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尽管在财政统筹大盘子里,环保支出也在增加,但还是可以考虑将部分省下的“三公”经费,专门用于污染治理、垃圾分类等环保支出。

  此外,专家还提到了两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投入资金的方向上,政府意愿和百姓意愿很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范柏乃说,因此,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去向问题,应该广泛征求百姓意见,保证他们的参与权和表决权。

  另一方面,讨论经费去向的前提,是缩减“三公”消费支出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陈海啸等代表认为,必须建立一套可持续性机制,将“三公”经费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建立这个机制的时候,可以配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将政府职能做个梳理,为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制定可行的‘三公’经费标准。”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三公 经费 省下来 去哪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