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协商民主研究的深层拓展

2014年05月07日 09:59 | 作者:吴先宁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协商民主研究的深层拓展
 
  ■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制度机制创新是其必由之路。为此,我们的理论研究,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增强实效性为归宿,具体而不是笼统地,细致而不是粗略地,深入而不是表面地梳理现有的制度和机制,既要深入把握和准确描述我国既有的协商民主的宏观制度,又要深入到制度的具体运作和微观程序层面,细心分析制度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观察这些环节本身的实效,以及它们在实现总体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中国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但要在独特性上、在中国特色的阐述上,而且要在与世界的对话中、互相借鉴中构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更深刻的一般原理、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在理论的深刻性上超越他们,彰显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竞争力,这无疑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中共十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并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并对发挥这一优势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可以预见,我国的协商民主在拓宽渠道,完善制度,深化内容,增强实效等方面,都将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的发展有赖于理论的先导。为此,必须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首先在理论上,努力拓展和深化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和认识,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先导和智力的支持。
  (一)
  协商民主研究的深层拓展,要立足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的历史经验和丰富的运作成果。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内容之系统、运作之规范、时间之持久、作用之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堪称独特,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宝藏。对人民政协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许多成果,但从协商民主的视野观照人民政协制度的形成、发展、运作及其蕴含的理念和精神,仍有巨大的空间。开发这一宝藏,就是要在中国近代以来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紧扣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主线,在深入研究这一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运作的基础上,说明其独特优势,揭示和提炼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特征、规律,并上升到一般原理的高度;同时,从协商民主一般原理的视域,研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运作历史中的典型个案,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经验事实、政治作用和价值魅力;探索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创新思路。比如,研究人民政协制度形成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制度所蕴含的协商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近代以来百多年的社会历史之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有抗战胜利以后以国、共两党为主召集的“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当时中国政治的一件大事。它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愿望,体现了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虽然这次会议达成的成果,在蒋介石挑起的内战中破产了,但这次会议却为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了准备。不仅参加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的代表,以及无党无派的不少代表,成了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筹备组成员,而且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等的重要共同政治主张,也为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所吸纳。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协商 民主 实效 制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