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全国政协视察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让1+1>2成为现实

2014年05月16日 08:36 | 作者:梁春武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让1+1>2成为现实

  ———全国政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邀常委视察团视察综述

  五月的申城,繁花似锦,处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7日至10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为团长的全国政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邀常委视察团来到这里进行视察调研。4天时间里,视察团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调研、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内部讨论等形式,边看边听边研讨,了解上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做法,总结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经验,提炼可资借鉴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对视察主题的多侧面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全国政协长期以来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今年将召开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言献策,本次视察就是为这个会议作准备的一次重要履职活动。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现代化建设的前沿和国资国企的“重镇”,国资体量大,国企比重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有形的、无形的资产很多。4天行程下来,视察团成员感到:“不虚此行,收获很大。来上海来对了。”

  问题导向是此次视察调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怎样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视察团带着要把问题“了解清、研究深,分析透”的目的来到上海,走入企业。

  上海的经验:谋划早思路新措施实办法活

  “2013年,上海以占全国地方国有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创造了八分之一的营业收入,贡献了五分之一的利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20条,通过把中央大政方针和上海实际情况、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为新一轮改革提出了创新性思维。”

  7日下午,上海市情况介绍会上,周波副市长的介绍引起了委员们的兴趣,通过问答交流的方式,此次视察委员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渐渐清晰:

  “在功能性和服务型的国有企业里面,改革当中混合所有制怎么来实行,怎样来确保双方的利益,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的利益,一个是民间资本的利益怎么保障,怎么样设计一个好的管理指标?”这是林毅夫常委的关注点。

  “国资委组建的时候,确定国企监管原则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说管资本为主,是认识的深化。上海的国资监管提出多管国资,少管企业,不管经营体制很有示范意义。”这是李毅中常委的感受。

  “上海市已经实行混合制企业当中,非公企业占控股地位的有没有?在非公企业占到了控股地位的情况下,人怎么管,事权怎么管,企业的责任目标怎么管?”对这些问题,石军委员很想知道答案。

  “我在很多的国资企业当中做过董事,我就发现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有法律不执行,然后每次做事情就创造一个新概念。法人代表负责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把现有的机制搞好。”段祺华委员不仅提出疑问,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如何摸索一套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管理体制不同的企业的用人机制?”杨凯生委员说。

  接下来的行程变成了寻找答案之旅:承担着上海90%以上燃气和30%以上电力保障供应的申能集团,是一家功能类国企,公司下属的申能股份是全国第一家能源类上市公司。目前整个集团的资本证券化率在60%左右,他们认为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目前比较好的形式,拟通过下一步整个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强化,做到70%左右。同时他们正对公共服务类业务在确保安全供应、服务提升、成本规制前提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这个思路得到了杨凯生委员的赞同。他认为,简单搞股权转让对公共服务类的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是比较困难的,上市是比较好的一条路。

  作为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汽集团总公司持有股份77.3%,其他是公众持有。王新奎常委认为上汽集团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方面很有典型意义,上汽走了三步,第一步和外资合作,第二步不属于混合经济,但是跨行政区域的混合,股权混合,也是很有特点的,从扬州,到烟台,一直到南京,还有柳州。第三步上汽走到国外了,也是混合所有制,上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个都值得总结。

  通过实地视察调研和座谈交流,视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对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经验做了概括:谋划早、思路新、措施实、办法活。谋划早,就是注重前瞻研究、政策储备。思路新,就是注重用先进理念和世界眼光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措施实,就是注重问题导向,使改革有的放矢,改在要害处,落到关节点。办法活,就是注重运用灵活管用的办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同时,较强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也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委员的思考:深化认识探索形式完善制度

  带着问题找原因,认真思考提意见。视察团一行在上海扎实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座谈会每每因问答气氛热烈而“超时”,去企业视察调研中午不休息直接开座谈会,团组内部讨论会议从晚上7点40分一直开到夜里11点钟,没有人觉得疲惫。正是这种认真并较真的工作态度,使视察团提出的意见建议思索味道很浓。

  当前,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非常关注,但也存在着对中央精神学习不够深、理解不够全、把握不够准等问题。有的国企认为自己发展得很好,没必要搞混合所有制;有的担心被扣上“国资流失”的帽子。有的民企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轮“公私合营”,自己参与进去没有话语权,搞不好会被吃掉。视察团提出,这些认识,有的是因为片面吸取过去教训而造成的,有的是对中央精神理解不到位导致的。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不在微观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国企和民企就难以融合发展,也就难以实现双赢,更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展开有效竞争。同时,应当认识到,只要程序规范、依法操作、措施得当,发展混合所有制无论对国企还是民企都有好处。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适应市场化、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视察团建议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过程中,应着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包括人权、事权、重大问题决策权和企业目标设定等等。视察团提出,混合是把国有企业的经济规模、技术实力、管理规范等优势,与非公有制企业机制灵活、激励到位、创新力强等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股权多元化,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企业 混合 视察 所有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