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

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

2014年07月02日 16:31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乡贤是店口的骄傲。作为乡贤家乡的干部,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乡贤的亲属得到照顾,使乡贤多一分对家乡的牵挂。”方维炯说。

  乡愁牵动乡贤,乡贤回乡则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需催生新的乡绅阶层,这对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乡村社会的稳固作用巨大。

  基于这一考虑,绍兴在重构乡村治理的计划中,把发挥乡贤作用纳入其中,呼吁退休的官员、专家、学者、商人回乡安度晚年,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等反哺桑梓,以延续传统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回乡的乡贤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近年浙江鼓励浙商回归,其实更应该鼓励浙贤回归。”钱建民说,“乡村要繁荣,离不开城市的反哺,乡贤回乡就是城市对乡村的一种反哺。过去乡村精英学而优则仕,年壮在朝为仕,年老返家为绅,由官宦到乡绅,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人生轨迹。这些人回乡后,以自己的成功人生为乡村树立起人生和道德的榜样。今天,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成为典范,在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之后,在城市无所事事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他们能回到乡村,对乡村社会影响巨大,哪怕什么也不做,他们身上发散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对乡民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呼唤乡贤回乡,对重构乡村文化意义重大。”

  重构乡村文化,发挥乡贤作用,“乡贤文化的上虞现象”堪称典范,这正是王志良吁请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的建议所涉及的内容。

  “乡贤回乡的上虞现象”

  东汉哲学家王充,东晋名相谢安、山水诗人谢灵运,近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罗振玉,教育家经亨颐、夏丏尊、陈鹤琴,气象学家竺可桢,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胡愈之,“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园林学家陈从周,著名导演谢晋,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对国人来说,这些硕彦鸿儒震古烁今,而他们都是上虞的乡贤。

  丰富的乡贤资源使一个机构诞生:上虞乡贤研究会于2001年成立,宗旨是“挖掘家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上虞成功人士遍布全国各地,是上虞的宝贵财富。不加抢救,过几代他们就会淡忘了籍贯,忘了自己的根。”会长陈秋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抢救乡贤。”

  据陈秋强介绍,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申奥功臣何振梁引起关注。有信息透露,何振梁是上虞人,乡贤会获悉后马上展开调查。何振梁对自己的祖籍记忆模糊,乡贤会很快掌握了大量证据,证明他确是上虞人。乡贤会马上在媒体上刊发文章《为乡贤何振梁喝彩》。看到文章和证据,何振梁感激乡贤会为他搞清了一个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问题,欣然承认自己的祖籍。

  乡贤会成立之后,一直真诚为乡贤提供服务。“稀土之父”徐光宪,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上虞汤浦人,但因久居外地,连自家的祖坟也找不到了。陈秋强偶然获悉此讯,便一次次赴汤浦寻找,终于在下徐村找到了徐家祖坟,遂联系一家企业捐资对徐家祖坟进行修缮。徐光宪闻此深为感动,邀在美国的女儿和外孙女专程回乡祭祖。徐光宪真诚地对陈秋强说:“我们将永远铭记家乡的恩德。如果我和孩子们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务请告知。”

  编撰《虞籍名士通讯录》,开展“走近虞籍乡贤”采访活动,开辟“上虞乡贤名人展厅”,乡贤会的工作使乡贤文化成为上虞的一个窗口、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对外文化名片。

  新世纪前后的数十年间,上虞各地耸起了18栋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的背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乡贤,用一个个茶叶蛋和浓香扑鼻的粽子堆垒起这些巍峨的楼宇——张杰,香港以卖螃蟹、粽子和茶叶蛋为生的小贩,一家三代居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省吃俭用,却先后向故乡捐赠了1200万港币,甚至连儿女孝敬他生日的钱也被他悉数捐出,为家乡建造了18栋校舍,捐赠了无数的教学仪器。问及为何如此重视教育,他语重心长:中国贫困落后受人欺负,主要吃亏在教育上。谈到对家乡的感情,他深情地说:“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乡村 乡贤 文化 治理 农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