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

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

2014年07月02日 16:31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因为有了乡贤企业家王苗通,地处山区的陈溪乡人民有了寄托精神的好去处——苗通剧院。王苗通捐资700余万元建的这一剧院,规模与装备堪称一流。

  “上虞旅游业一直上不去,是乡贤谢晋为家乡提供了契机。”陈秋强对记者说。“谢晋回乡得知家乡为旅游业难以发展而犯愁,就请来了韩美林设计了舜耕像群雕,这个群雕体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三,成为上虞城市的标志性艺术,上虞旅游的突破口由此打开。”

  乡贤也深度介入上虞经济发展。如大龙山开发、祝府兴建、英台故里的文化环境营建,甚至舜耕大米、谢安家茗、白马湖水产等品牌的文化包装都闪烁着乡贤的智慧和力量,是乡贤使上虞的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对接,草根文化与大雅文化互动,乡贤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共振。

  新乡贤是新乡村成功的标杆,发散出的是榜样的力量。乡贤会先后总结出以德治国的虞舜精神、“东山再起”的谢安精神、投江寻父的孝女精神、清廉无私的孟尝精神、与时俱进的春晖精神、“当代武训”的张杰精神,这些精神滋润着上虞,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成为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基层治理中的有效方式。

  有关乡贤的故事在绍兴各县市区层出不穷:诸暨市店口镇回乡教师和回乡医生为当地义务支教和无偿门诊;嵊州市乡贤、绿城房地产老总宋卫平回乡投资20多亿建设嵊州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新昌县乡贤丁利明辞职回乡种植中药材,编药典、撰茶文,欲把家乡打造成以胡庆余堂为依托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基地……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农村空壳化的原因之一是人心离散、精英流失,究其根源则是传统乡村文化的衰亡。上虞乡贤文化的繁荣,有力促进了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推动了乡村社会的治理。

  “城市化若以农村的荒芜衰落为代价,是不可取的。”郁建兴直言。

  重塑乡土精英

  重构乡村文化,仅仅呼唤乡贤回乡还不够,绍兴市的一个创新之举是:重塑乡土精英。

  如何重塑乡村精英?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评星级!这就是绍兴组织部门正在实施的民间人才“万人计划”。

  “在乡村缺乏吸引力、农民缺乏归属感时,给他们一个身份,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找到努力方向。这种身份认同从评选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和文艺技能开始:会种地的评农艺师,泥瓦匠评建筑师,拉二胡的评琴师,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不等。”吴晓东说。

  目前,绍兴各区、县(市)民间人才星级评选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万人计划”于2013年启动,先在15个乡镇街道试点,8月在全市推开。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市80%左右的家庭都有人获得民间人才称号,其中培养选拔五星级、四星级民间人才1万名以上。

  据绍兴市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民间人才评选分文体艺术、生产生活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特色产业四大类。评鉴分五个等级,采取比赛、认证、评审等方式评鉴确认,其中五星级、四星级由市县两级评定,三星级由乡镇(街道)评定,一星级、二星级由村(社区)、企业、协会评定。比赛和评审是评鉴的主要方式。自去年开始评鉴以来,该市共组织各类才艺展示、技能比武等评鉴活动1017场,搭建了基层群众“秀”一技之长的平台。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乡村 乡贤 文化 治理 农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