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台北故宫明四大家特展唐寅书画特展欣赏

2014年09月05日 08:36 | 作者:林东 |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分享到: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院藏唐寅与其师友作品共七十(组)件,依主题规划为“诗画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书法艺术”等四个单元,呈现其多样化的风格特色,借以彰显唐寅的书画艺术源流与成就。

 

  唐寅的山水画继承院体与文人画传统,综合宋代李唐、马远、夏圭及元代王蒙诸大家,绘事师承沈周、周臣。传世画作多题自作诗文,结合诗画,以抒发放逸不羁的心绪。署款仅写姓名与郡县、乡里,多无年月。题材包括渔隐、行旅、听泉、观瀑、赏秋、田家农事等,勾勒出“吴门”文人画家的理想生活环境。

 

  唐寅山水画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摹仿期,早期细笔山水深受沈周、文徵明的影响,参以元人笔墨,具有文人画韵,如《对竹图》、《双松飞瀑图》。第二阶段为转化期,师事周臣,尽得其法,又泛学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院体画风,博取诸家之长,行笔秀润洒脱,设色典雅秀润,作品有粗、细两种风格,以《山水卷》、《江南农事图》、《花溪渔隐图》、《守耕图》、《函关雪霁》、《金阊别意图》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成熟期,构图雄伟巧妙,斧劈、披麻线条潇洒灵活,用墨干湿浓淡明暗变化具有立体感,以《山路松声图》、《溪山渔隐》最具代表性。五十岁以后,多绘江南水乡景色,取景简约,画面开朗清旷,《采莲图》、《秋山》、《震泽烟树》皆属此期佳作。

 

  唐寅奇颖天授,人物画风格多变,取材广泛,多以历史故事、高士、仕女为主题。内容描绘文士雅逸闲适的生活情调,也对青楼名妓轶事多所着墨,更援引文学典故,借由失欢怨妇隐喻遭明主见弃的文人,以美人情思自况抒情。

 

  据传世画作,唐寅人物画的演变,经历早、中、晚三个时期。三十岁前的笔下人物,多属衬托山水的点景人物,与沈周风格相近似。三十至四十一岁之间,结识杜堇,并受业于周臣,深受启发,人物成为画面表现主题,形神俱善,《陶谷赠词图》为此精进期的杰作。四十二岁以后,兼采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面貌,为其人物画的成熟期,不论白描写意、重彩工笔皆臻巅峰。人物线条或细劲流丽,或作方折顿挫,情态与神韵无不精妙,《班姬团扇图》、《仿唐人仕女》、《西洲话旧图》与《高士图》皆为此期的经典名作。

 

  文人花鸟画经历宋元时期的发展,在明代中期的苏州画坛,随着题材的开拓与笔墨形式的转变,体现不同的审美情趣。唐寅以擅长写意花卉、竹石著称,风格远法宋、元,近师沈周,其墨韵明净,笔法洒脱,又与沈周的雄浑简练、文徵明的精巧温润有别。

 

  唐寅传世的花卉、竹石作品不多,画面多以没骨写意描绘折枝花竹,呈现如特写镜头下的近距离形态,经营自然之势,饶有韵味。不论清雅润厚如《杏花》,以花卉的季节性隐喻时事,或气韵酣畅如《墨竹》、《野芳介石》,以比兴寄托手法,言志抒情,将胸中郁结之气,转化为图像,旨趣尽在点画之外。

 

  唐寅书法博取众善,不同时期皆有代表之作。早期字体瘦硬方整,有欧体面貌,如院藏明邹衡《绿香泉图》卷后的唐寅诗跋;而《对竹图》卷后的题诗在用笔和结体上则与文徵明相近。此时的书学背景与他和当时吴中友人如祝允明、文徵明、张灵的交游往来应不无关系。后唐寅行书类作品增多,受李邕、颜真卿、赵孟頫影响颇巨;内容多为自撰诗文,也是他树立个人风格面貌、最具代表性的书体。晚年书法点画精准,线条遒劲有力,结字左倾,在运笔使转上,轻、重、缓、急律动分明。

 

 

编辑:付裕

1 2

关键词:唐寅 台北故宫 江南农事图 立石丛卉图 山路松声图 墨竹 溪山渔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