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在京举行

2014年09月15日 09:12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2日讯 (记者 苏琳) 9月12日上午,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在京西宾馆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中国侨联副主席董中原、李卓彬、乔卫、康晓萍,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万立骏,以及中组部、中科院、中国科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领导出席表彰活动。表彰活动由李卓彬主持。

  林军在表彰活动上高度评价了海外高新技术人才及广大新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充分肯定了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他说,希望广大新侨人才要勇于创新,争当表率,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贡献力量,并要求各级侨联统筹协调,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贡献力量。

  “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共评出363个“中国侨界贡献奖”奖项,其中创新人才奖187名,创新成果奖101项,创新团队奖75个。出席表彰活动的领导为获奖的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和创新团队代表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获奖的187名创新人才中,获博士学位及以上的占85%,相当一部分是“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获数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承担着863、973等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或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领域既有数学、化学、物理、经济学、金融、工商管理、计算机等传统学科,又不乏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新能源、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门类。101项创新成果、75个创新团队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涉及材料科学、农业种养殖、生物医药、信息科学、航空航天、化学材料、机械制造等20多个学科领域。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此次创新成果奖的候选项目共获专利580余项,带动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00余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800余亿元。创新团队奖的候选项目共获专利800余项,大多在各自领域有独创性发现或突破,并获多项专利,带动建立了生物医药、化学材料、资源信息、机械制造、航天航空、信息工程等多个产学研基地,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革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确保“中国侨界贡献奖”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中国侨联特邀特聘专家委员会中的部分院士、首席科学家及中国科学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领衔人为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万立骏院士。同时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曙光为法律顾问。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中国侨界贡献奖”是由中国侨联于2003年设立,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的支持下,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五届,共表彰在回国创业和为国服务中成绩突出的创新人才661人、创新成果272项、创新团队129个。对于进一步激发侨界高新技术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更多海外高新技术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回国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活动期间,中国侨联还增聘了孙大文、焦念志、杨宝庆、石应康等33名特聘专家,其中院士2名,80%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增聘后,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共有专家176名,并拟在现有四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新侨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拓展侨联新侨工作。

  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得知,与往年不同的是,为提升活动影响力和实效性,推动侨界创新成果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加快转化,今年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系列活动主要分两段举行。作为新侨创新成果交流系列活动的延伸项目,今年5月13至18日,中国侨联借助北京“科博会”平台,在京举办了“首届新侨创业创新成果展”和“新侨创新成果与专利项目推介会”。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侨联组织122家侨资企业预定145个展位,上报40个高科技项目,成为中国侨联对“两个拓展”和为新侨服务进行的新尝试,也是侨联事业走向市场、融入社会的有益探索。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中国 侨联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