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拍卖价只是风向标而非计价器

2014年10月21日 10:07 | 作者:廖敏 | 来源:南国早报
分享到: 

刘小东的作品《违章》。1996年作,拍出6620万港元。

刘小东的作品《违章》。1996年作,拍出6620万港元。

 

 南宁资深藏家于女士每年都很留意拍卖会的动态,她认为将拍卖会的成交价作为“市场指导价”并无不可。众所周知,艺术品没有统一的定价,到底能卖多少钱只能是市场说了算。拍卖会也是一个公开的竞价平台,某一件拍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好价格,就说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他同类藏品的身价自然可以跟着水涨船高。

 

  “我遇到不少藏家、市场人士在给藏品定价的时候,总是喜欢强调某某拍卖会上,同类拍品卖出了什么价格,以此来说明自己的东西物超所值。”南宁资深瓷器藏家陆宁宇说,拍卖会的行情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拍卖成交的那件拍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古瓷,在烧制的时候可能是批量生产,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现在还在市场上流通的古代瓷器往往都是孤品,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直接“照搬”拍卖价显然不合适。

 

  业内

  注意拍卖平台的差异性

 

  陆宁宇曾经到香港、北京等地参加过一些大拍,他认为不同的拍卖平台,所吸引的顾客群体也不同,使得拍品价格有不小的差异性。比如今年保利香港秋拍的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内地的藏家约占60%,港澳台藏家约占30%,欧美藏家约占10%,“应该说竞拍人的鉴赏水平越高、经济实力越雄厚,拍品的竞价也越为激烈,更容易拍出理想的价格”。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认同。具有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的广西邕华拍卖公司负责人文先生说,从该公司举办过的拍卖会成交情况来看,不同拍卖平台确实对成交价影响不小。比如今年8月份,邕华拍卖举办的一场古董珍玩拍卖会,虽然征集来的拍品档次不俗,但是却有“卖不出价”的无奈,“在南宁举办的拍卖会,对全国的影响力不大,外地有实力的人士未必来参加。这就造成藏品竞价不活跃的尴尬,同样一件拍卖品,在大拍上能卖出上百万的价格,在南宁拍可能最多能竞价到几十万,甚至流拍”。

 

  文先生认为,对于普通藏友来说,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拍卖平台的差异性。苏富比、保利和嘉德等大型拍卖公司征集拍品的渠道更为丰富,征集来的拍品档次更高,同时也在市场上有品牌效应,因此成交量、成交价格往往是小型拍卖公司、地方性拍卖公司所无法比拟的,“建议普通藏友还是尽可能地参考当地的拍卖会行情,这样更接地气”。

 

  建议 

  给藏品定价应综合考虑

 

  价格定高了,市场不接受;价格定低了,自己又吃亏。给藏品理性定价,是让藏品成功走向市场,实现收藏投资价值的关键。业内人士指出,拍卖成交价更多的只能做为参考价,在给自己的藏品定价时,应该有综合的考虑。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拍卖价 风向标 计价器 藏品 拍卖平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