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两会大家谈:龚克郑强李一飞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2015年03月09日 09:00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舆论监督要让改革者听到不同声音,引起警觉,但一定要给试验者空间】

  主持人:谢谢李校长。接下来请龚克校长给我们做一个收官。

  龚克:我很赞成李校长,德智体美健,整个人的素质、物质基础在他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这个非常好。问题本身谈到怎么看待当前教育的各种问题,或者是出现的极端现象。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特别像自杀现象是在减少的,而不是在扩大。我知道80年代比这个要高得多,实际现在是减少的,我们媒体在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去追溯一下,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是很清楚的。但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不能以这个总体的减少(就认为)我们就没事情,对于这个极端现象,比如说宿舍同学相处不好,到法庭上辩论“没想弄死你”,“我给你减了点量,还稀释了点”,完全是故意的行为。像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看到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失,其实最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一点我们这么多年也一直在重视这个问题,为什么把改革指向高考,希望高考这个指挥棒来改变,大的方向都是对,现在需要给改革一点空间。大家可以去批评,要允许我们的改革去尝试,否则停在原地不动,可能对大家的危害更大。如果从高考(引申)谈到我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本能,刚才李校长说的高考改革的正面作用,要给中小学教育、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来松这个绑,导这个向,这方面带有一定的常识性。为什么现在上海、浙江的方案有所不同,我们想做一些尝试,我们希望舆论给高考一点宽松的环境。

  现在我们回想30年前改革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当时小平说“不争论”,(因为)如果当时就争论,这个到底行不行,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什么都干不成了。今天不是说不争论,但是我们今天要注意,在实行舆论监督的时候,监督的重点(应该是)是不是公平、是不是透明,而不是具体方法要提出来,要我们改革者听到不同的声音引起我们的警觉,但是一定要给试验者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适应社会,关键在于他拥有的学习能力和愿望有多强】

  主持人:给实验者以空间。我想这句话是非常有份量的,对于我们未来的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刚才的话题在我们整个访谈里面是非常沉重的一个话题,直面目前在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正如三位校长所说,当前出现的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确实我们向着解决问题、往好的方向迈进,在这个里面我们有足够的空间,让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好,我们未来会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我们展开另外一个视角,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一些探讨。今天我们的教育改革,包括我们的高考改革都带有一种潜在的变化,素质教育在提升,未来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文理混搭这种模式,未来文理混搭的学生在市场上会不会有一个好的表现,我们在教育中怎么平衡考生在文理混搭个性化的兴趣和现实中职场中对他的需求?这一点不知道几位有什么样的见解?

  龚克:我觉得我们不是要培养文理混搭生,文理混搭不能代替综合素质,(具备了)综合素质他会是一个肯学的人,而学习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条。我们的教育不是泼一盆水,而是点一把火,他学习的结果不该是厌学,不该是考完数学以后我再也不想看这个,而该是意犹未尽,他觉得很有趣,今后还会进一步学。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启发他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应该作为我们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将来他适应社会的时候,并不在于我们给他具体的知识有多强,而在于他自己拥有的学习能力和愿望有多强。这个需要社会上转变一个观念。现在(用人单位)总说这个学生到我这儿具体的职业技能不够。没关系,如果他肯学,是善于学习的,而且是善于合作的,很快就可以学会。但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即便会学习,也很难成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我觉得在适应社会需要上,要看到他就业之初,入职的需要和一生的发展需要,这一点我们作为普通的高等教育特别特别重要。而且对我们这几代的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已经变形了,今天如果电动汽车变成普遍汽车,汽车行业对他的技能需要是非常非常大的,在产业转型中谁不能适应转型就要下岗,所以我不赞同过度的强调他入职时候的具体职业需要。

  【大学实际上是造就“毛坯”的,就是我生产的原木到任何一个厂,可以生产家具,也可以做雕塑】

  郑强:刚才龚克校长也讲了,我也有一点想法,社会舆论一边倒的时候我谈一点另外的观点。这些年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一种责备,说培养的人不能用,到我的厂里来不能用,所以大学培养得不行,培养的是没用的人。这是一种误解,大学实际上真正公平来讲是造就“毛坯”的,就是我生产的原木到任何一个厂,可以生产家具,也可以做雕塑,这是高水平教育。但是中国的发展,各个企业承担不起,甚至我对企业是科技的主体这句话也认为在中国现阶段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中国的生产力没有像德国和美国那样,所以我们的企业界和工业界现在和世界相比,我们企业对人才的后续培养培育远远不够,跟美国、德国、日本差距甚大,他们要了大学生以后投入的培养大学生的精力,(要比这些学生)在大学3-5年(的学习)还要多。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龚克校长的说法,也希望像龚克校长这样的教育家能够hold住,如果大学去生产文件的时候我们培养不出人才,在这一点上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南开大学是有区别的,(对于浙大)我希望他们培养中国的领袖,但是作为贵州大学来讲不能走这个定位。所以不能走两个极端,所有(大学)都搞通识教育,我是这么想的。因为专业是中国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敲门砖,如果都没有专业,北大、清华、浙江大学、复旦、南开(的学生)确实可以适应社会,因为你们知道好学校的学生走入社会不需要说哪个专业,比如说北大扫地专业,用不着,社会都认可他。但是贵州大学(的学生就)不行,要问学什么专业。所以中国的大学需要分类,中国该有一批领袖大学,这样的大学要培养领袖人才、精英人才。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大学还要针对社会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性人才,所以两方面都不能过分地偏颇。

  但是从整体来讲,一个人一生在社会上立足,不是用大学学的专业去立足,是用他在大学学到的文化和境界去立足。如果他有好的基础,有宽广的视野,他出去以后完成可以适应社会对他的挑剔,如果过早地局限这个专业,如果没有这个产业怎么办呢。这是人为的,所以就像龚克校长讲的,教会大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探索方法,比学会你的专业更重要。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禀赋】

  李一飞:探讨这个问题,我的资历浅,两位大学校长他们的意见我都赞同。其实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应该真正培养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禀赋。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如果这几点都做到以后,他去什么地方,从事什么专业,最后都能够取得成功。所以我觉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我就从这方面去进行思考,我觉得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他(学生能够)有自己的一个选择,比如说理数英通过高考来解决,平时的学业考试可以选择他的考分,我觉得这就发挥了他(学生)的一些长处。而且这样不再分科,他也可以把基础教育阶段所应该接受的教育都学了,所以这就是这次高考改革,我最起码看到这么一点益处。其他的我得请教两位大学校长。

  主持人:您太谦虚了,三位的意见叠加在一起对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节目进行到现在我们有一个休息,中间三位给我们很多精彩的言论,因为在下半场会安排大家提问的环节,请大家做一个思考。我们再次感谢三位代表、三位校长在上半场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言论。谢谢。

  【中场休息】

  【特长生、特殊类型招生出现的公平性问题被扣在了整体自主招生头上】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来,回到我们节目的下半场,在这个环节有请三位代表、三位校长对于我国教育改革领域的特定问题进一步探讨。下一个问题想关注自主招生,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也是长期引起关注的问题,我们想在未来如何能让高校、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通过怎样一个机制能够更好的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怎么确保自主和公平、怎么能够规避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潜在的问题,违规甚至是贪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到底在哪里?有请龚克校长给我们做一个解答。

  龚克:因为南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学校,我们说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做自主招生,我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法律规定的高校主权,这本来是在《高校法》里面明文规定的。第二是探索高考改革。我们从探索改革来看,自主招生探索什么东西呢?南开大学的自主实践来看,我们主要想探索学生在中学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大学学习专业的匹配,我们主要想做这样一个探索。

  这个探索在过去几年里对南开大学并没有出现公平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要区别一个东西,现在可能在公平上存在比较多质疑,真正出问题不是自主招生,而是特长生、特殊类型的招生,这个和自主招生混在一起,自主招生是要参加高考的,这是我们初步的测试,测试公示出来,那个考试是我们单独做的,基本上是口试,不是笔试,我们的面试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我们有时候选出来是高度紧张的(孩子),有的是经过训练的,但知识掌握得并不熟练,不过至少在现在为止,如果面试不出问题,基本上都会入围,出去的很少。因为我们也担心一次面试会出现问题。现在容易出问题的是,这次高考允许特长生,据我了解这个上面容易出问题。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我们招过一个体育特长生,是体育篮球的一级运动员,我们就招了。而事后我们没有发现他会打篮球的,不是不会,而是篮球是一级还是二级很难从一个人(的外在)看出来,如果没有很高的水平,是一级也发挥不出一级的水平,后来又人举报他是有一级的证,他这个证确实有问题,结果证被吊销了,所有的入学资格都被吊销了,也是很惨的。像这类的问题,比如说主持人,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主持人到底要高到什么程度,有时候不是那么好区别的。所以有时候教育部今年的改革全部去掉了,我估计后面会加大力度,我认为这个是需要的。我个人认为卡得是有道理的。

  比如说清华这种学校来讲,我在清华工作时间比较长(相对有些了解),过去没有特长生,艺术、体育都挺好。所以我觉得回归本源,高校的体育和文艺代表队应该是比普通学生优秀的,而不是专门招一些学生来搞。那个危险是比较大的。我觉得自主招生的尝试应该仍然允许我们继续做尝试,今年我们在做尝试,试过加大中间这个过程,公开接受监督,包括我们一开始的招生简章,招生工作委员会有社会人员参加、学生参加进行制定等等。哪些项目做自主招生,为什么做自主招生,条件怎么定,最终比以前的公开程度要有所加强,目的是为了公平。

编辑:罗韦

关键词:教育 校长 高考 大学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