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面孔 面孔

张廷皓:文物保护需要“妙手回春”的修复技术人才

2015年03月12日 14:07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资料图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讯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带来了一份《关于将云南保山腾冲列为国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场所之一》的提案。

 

  “滇西军民抗战,特别是龙潞游击队和腾冲抗日政府的敌后抗战活动,所创造的军民联合抗战、敌后游击战、少数民族抗战等成功经验及所遗留的大量史料、史迹,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弘扬抗战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依据。”

 

  说起文物、遗址保护,张廷皓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他大学学的就是考古,至此就没离开过这一行业。“人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在外人看来文物保护是一个特别枯燥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却是其乐无穷。”

 

  张廷皓说,看到令人心仪的“老物件”,就像开启了一扇跟古人对话的大门。“这件物品当时是怎么做出来的,做什么用的,绞尽脑汁要弄清楚搞明白。可能摆在你面前的有无数个答案,但又可能永远猜不透古人。”说起考古带来的兴趣,张廷皓兴致勃勃。他说,有时候走进一个文物现场,就像公安人员到了一个“案发现场”,不敢漏过蛛丝马迹。“乐在其中呀。”

 

  作为政协委员,张廷皓特别关心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和续接问题。他说,我们国家这方面太缺人了,文物修复人才更是缺乏,为此,他经常在不同场合呼吁学校能多开些这样的专业。

 

  “文物保护是一个特别精细的专业,古建筑需要保护、馆藏文物需要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一砖一瓦、一檩一桷都需要保护。最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研究人才,更需要‘妙手回春’的修复技术人才。”

 

  张廷皓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小细节,多年前到德国进修发现,那里对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极其精细。“把一个电灯泡扔在地上摔碎了,让学生一个碎渣一个碎渣地黏贴起来,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功夫啊。”

 

  有人说,考古是老学究才做的事情,现在的“新新人类”没几个人愿意去做,张廷皓却不这么认为:“老祖宗讲惟精惟一,只要喜欢这件事情,一心一意去做,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就能取得成功。”(解艳华)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两会 两会 张廷皓 文物保护 修复技术人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