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我国民间公益透明度缓慢提升

2015年03月24日 15:19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2014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显示:

  我国民间公益透明度缓慢提升

  舒迪

 

公益

 

  《2014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近日在深圳发布,榜单显示我国民间公益透明度获得了缓慢提升,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据了解,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简称GTI)项目工作团队通过采集1300家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后,经过科学计算,形成了这张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榜单。

  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基金会等大型公益慈善组织,而是较为弱小的民间草根性公益组织。GTI由USDO自律吧(由100多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的独立公益网络平台)在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等多家机构支持下开展,指标体系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家团队共同研发完成。

  透明水平差异较大财务透明仍最薄弱

  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满分为100分,此次发布的榜单显示,2014年度我国GTI平均值为27.87,虽然较2013年度的27.23分略有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不及格”。主办方认为,这说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在透明度提升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在透明度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各家民间公益组织所展示的公开意愿和透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得分最高的组织为98.03分,得分最低的组织为2.57分,不同机构之间的透明程度差别悬殊。

  从综合数据观察,GTI涵盖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基本信息披露方面的得分整体较好,表明各组织普遍意识到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必要性,有较强的主动披露意愿,并投入了一定的信息披露成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榜单显示,财务信息披露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公众很难找到民间公益组织的“钱花到哪去”、“花得是否有效”等信息。虽然机构的财务、项目和治理信息的披露,在专业性方面远比基本信息复杂,但榜单发布方认为,处于长远的发展考虑,公益行业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治理、管理专业能力的支持和服务,促使组织的管理和信息披露达到社会普遍期待的水准。

  残障领域透明度最高

  GTI将参评的民间公益组织机构分为社区服务、残障、动物福利、扶贫发展等16个领域。榜单中的民间公益组织大部分集中在社区服务、残障、教育、环保四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领域同时也是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的社会服务领域。榜单发布方认为,这表明国家的发展指导政策对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榜单显示,残障领域的GTI整体得分最高,并且也已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与2013年相比,残障领域的GTI得分也是提升最多的。社区服务、健康、性别平等、动物福利、社会创新/社会企业这5个领域的得分则有所下降,灾害救助、社会创新、社会企业两个领域得分最低。

  榜单还显示,在灾害救助、老年与生命教育、劳工、文化艺术和体育、动物福利等领域的公益组织少之又少。分析指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这些领域的公益组织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他们数量较少的原因,除了是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外,还有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单一,筹款渠道缺乏。再者,这些领域的公益组织发展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而从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趋势来看,公益领域的吸引力仍很不够。

  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榜单显示30%以上的参评机构集中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西部偏远省份则数量较少。GTI得分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情况则各不相同。其中吉林省的民间公益组织分数最高,为37.10分,蝉联了上一年度的第一名。广东、福建、新疆、四川、安徽得分排名靠前,分数都超过30分。有意思的是,GIT得分最高的省份并不是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这说明民间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程度并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5公益组织未登记期待注册门槛更降低

  从接受调查的1300家机构组成来看,约1/3的民间公益组织以民办非企业形式存在,约1/10的以工商注册或挂靠为二级机构存在,近1/5的以社会团体形式存在,还有1/5的公益组织则没有登记。

  报告发布方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慈善公益事业的全国性立法,各地民间公益组织注册登记遵循行政管理办法或条例不一。在我国,公益组织的注册登记条件一直要求很高,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在公益慈善等4类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基层的民间公益组织仍期待注册门槛能进一步降下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要求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性质的基层民间公益组织在透明公开方面远远走在了未注册组织的前面。如果能进一步降低民间公益组织登记注册的门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将更有助于民间公益组织成为慈善公益事业“透明口袋”。

  邓国胜:提升民间公益组织透明的四项路径

  作为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GTI)指标体系的研发者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邓国胜教授长期致力于NGO评估的研究。在分析近两年的GTI评比后他认为,我国民间公益组织整体透明度仍有待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首先是相关的法律空白需要填补。”邓国胜认为,目前我国关于基金会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除《基金会管理条例》外,还出台了《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但规范民间草根公益组织的法规则相对滞后,可参照的法规只有《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

  “其次是登记管理制度急需改进。”此次公布的榜单显示,未登记的公益组织透明度最低。尽管有关文件已经明确公益慈善类组织可以直接登记,但由于相关的条例尚未修改,缺乏可操作性,各地执行情况不一。邓国胜认为,这导致不少民间公益组织仍然未能登记注册,游离在政府监管体系之外。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民间草根性公益组织的关注度远不如对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高,因此民间公益组织信息披露的压力相对较少。”邓国胜认为,在民间公益组织自身方面,由于资金规模小,人力资源短缺,缺乏专职财务人员,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进行信息披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监管部门、资助机构对民间公益组织的认知有限,资助资金往往不允许提取人工成本或比例很低,这往往导致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不得不做两本账,进而不愿意披露相关的信息。

  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邓国胜给出了提升民间公益组织透明的四项路径。他认为首先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民间公益组织信息披露的意愿;其次要加强政府规制,加快相关条例的修订,使得各地民间组织的直接登记成为可能,同时加快慈善法的出台,使民间公益组织的信息披露有法可依;还有就是搭建第三方透明度监督平台,帮助民间公益组织进行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最后,还需要更多的资助机构和捐赠人提高对公益组织透明度、组织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关注度。”邓国胜说。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2014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 提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