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忆费先生

——写于费孝通先生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

2015年04月27日 11:14 | 作者:方李莉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50427003-zx10

费孝通先生晚年照片

 

  4月24日是费孝通先生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他,早上起来我再次阅读了他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并试图再次读解这十六字箴言。

 

  这十六字箴言,是1990年在日本东京为费孝通先生召开的80岁生日的欢聚会上,在展望人类学的前景时,费先生提出来的。他说,人类学要为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人类学应当探讨文化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共生理念以及达到‘天下大同’的途径。事实上,如果我们再往回看呢,这是在中国的传统经验里面所一直强调的‘和而不同’思想的反映。”“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否则就要出现纷争。只强调‘不同’而不能‘和’,那只能是毁灭。‘和而不同’就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

 

  虽然离费先生提出这十六个字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5年,今天读起来,这一观点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这些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如何相互理解与对话,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费先生“十六字箴言”中的“美”是指“美好社会”的意思。他说,“美好社会”的内涵是各群体从不同客观条件下取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在世世代代实践中逐步形成,因之它属于历史的范畴。所以,不同的群体对“美好社会”可以有不同内涵,各自肯定群体共同认可和相互督促的理想。在群体能够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下生存和发展时,各个不相关联的群体尽可以各是其是,各美其美,各不相干。但是,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互联网,卫星通讯的传播等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的人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不同国家、不同群体间的接触、交流以至融合已是历史的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只是“各美其美”,或强制别人“美我之美”,就会有很大的危险。因此,当今世界虽然存在着不同文明的冲突,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甚至不同发展模式的冲突,但大的趋势还是要走向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更多的不是对抗,而是合作,不仅是竞争,而是互动和共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以“美人之美”的文化态度作为基础。

 

  费孝通先生讲的“美人之美”,是说要看到不同文化的长处,要善于尊重和欣赏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生物圈的健康平衡需要多样性的物种与基因的互动来保持,同样,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多样性的文化和群体经验及智慧来支持,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精神所在,是世界不同国家的人类学者所持的基本态度。“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并不矛盾,而是相成的。只要能更上一个认识的层次,大家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上完全可以建立起亲密的合作相处。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许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但费孝通先生认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他说:我总是认为各群体间价值观念上存在一些差别不应成为群体冲突和战争的根据。如果用比较方法去具体分析人类各群体所向往的美好社会,基本上总是离不开安全和繁荣这两项基本愿望。这两项基本愿望只有通过群体和平协作来实现。

 

  人类大小各种群体是可以各自保持其价值体系而和其他群体建立和平互利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只要大家不采取唯我独美的自我中心主义,而容忍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不悖,在群体间尚没有通过长期的交流达到自觉的融合之前,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取得和平共处,并逐步发展为进入融合一致的大同世界准备条件。这些作为群体之间共处的基本守则,是在为一个完全繁荣的全球大社会的形成做出必要的准备,也是避免人类历史进程受到灾难性的挫折而倒退回到不文明的状态,或甚至使人类让出其主持这个地球发展的地位而做出的努力。

 

  在这里费孝通先生看到的是在全球化时代,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还需要有一套人类共同遵守的基本法则、理念和秩序。所以,费先生说:“对于全球化、文明、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纯知识性的探索,它已经成了解决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的一门科学。”他认为,当今世界还没有一种思想能够明确地、圆满地回答我们所面临的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种种复杂的问题。不管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同样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不是哪个单一的国家、民族或文明遇到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的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需要有一个群体来开一代新风,还需要有一个文化的底蕴来支持。近百年来中国不仅在科学技术上缺少创新,在思想理论上对世界的发展也少有贡献。那么世纪转折之交,在人类文化需要大同或和而不同的时候,中国人是否有这种能力在挖掘中国古代资源的基础上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新秩序的建立作出新的贡献?费孝通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中国人从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深切地体会到,文化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的。推而广之,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沟通,这对各个不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有利的。”

 

  在这个问题上,费先生尤其关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因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生活,导致了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包容性。他有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文章叫《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这里他看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如何在大中华的理念中做到“和而不同”的。所以他说:“和而不同”就是“多元互补”。“多元互补”是中华文化融合力的表现,也是中华文化得以连绵延续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中国的这一历史经验以及这一文化形成的过程,对于今天的世界发展应该有所启发。

 

  在全球化的今天,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地域空间的概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国界交往,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已经毫无时间障碍和空间障碍。在这频繁的交往中,大家是加强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关系,还是加强对立与竞争的关系,这很重要。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经济的全球化也意味着问题的全球化,各个国家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和问题。比如我们将共同面对自然匮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疾病问题,战争问题等等。今天的地球不再是圆的,而是平的,平的世界是一亮皆亮,一暗皆暗,世界共枯荣,因此,未来的世界各文明之间相互依存相对于相互争斗更重要。而在这样的时代,中华民族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又如何能通过自身的文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文明的交融与互动?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非常重要,值得我们重读和进一步加深理解。

 

  (作者系费孝通先生学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费孝通 逝世十周年 纪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