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韩童生:谦者徐行

2015年12月08日 10:32 | 作者:杨思思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韩童生,著名演员,不久前退休于中国国家话剧院。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夏季表演奖。


韩童生

韩童生


12月11日,由韩童生、冯宪珍主演的俄罗斯经典话剧《办公室的故事》将在保利剧院首演。冯宪珍说,之所以邀请老韩出演,是因为他们合作多年,知根知底,她欣赏韩童生身上那种“亢奋劲儿”;除此以外,老韩身上有着和剧中人相仿的性格,“他生活当中就有点那个劲儿,谦恭善良,待人随和,甚至有那么点怕老婆的劲儿。”


韩童生在《办公室的故事》中饰演诺瓦谢利采夫。

韩童生在《办公室的故事》中饰演诺瓦谢利采夫。


暖男


“哈哈,韩老师,您就别那儿嘚吧了!”《办公室的故事》排练间隙,几个演员吃完饭回来,撞见我们采访,大家嬉笑着打趣。“你得拦着他,要不他一个问题能没完没了一直说下去。”老搭档冯宪珍在一旁不时大声“补刀”。


剧组里,几乎所有人都爱跟韩童生开玩笑,他不怒也不恼,要么回嘴接招,要么嘿嘿一笑,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


此前,和韩童生有过近三十年接触的田沁鑫对他的描述是:“韩哥两头不占,不喜欢显山露水,也从不苦大仇深,总是嘻嘻哈哈,却能永远给你安全感。他几乎随时随地能给你讲出笑话,而且每每是自嘲,只为解别人的心宽。”田沁鑫说,剧院里,韩童生是“公认的大哥”。


在冯宪珍看来,正是这种温和,使他像极了《办公室的故事》中的男主角诺瓦谢利采夫,“韩童(熟悉他的朋友喜欢叫他名字的前两个字)这人,他生活当中就有点那个劲儿,谦恭善良,待人随和,甚至有那么点怕老婆的劲儿。”


而韩童生对此则有自己的见解。在一年前的电视剧《大丈夫》发布会上,他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大丈夫’不是你脾气大、嗓门大、主意大,那不算。胸怀大、眼界大,有大爱的那才是。”从这个角度讲,他和他饰演的诺瓦谢利采夫正是属于同一种人——用爱与善意包容周遭一切的,暖男。


即将在京沪两地上演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改编自苏联同名电影,可以说讲的就是暖男与剩女之间千磨百炼的爱情故事。有意思的是,在苏联,这部电影本身又改编自话剧,1977年该剧编剧、苏联著名导演梁赞诺夫将它搬上银幕。该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受到了众多影迷追捧,不少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那句“‘你说我干巴巴的。’‘不,您湿乎乎的……’”更是成为经典,印刻在几代人的心中。


在韩童生的记忆里,第一次听到这句台词是在1985年。“当时一口气看完了片子,整个人非常兴奋。”他回忆说,“这部片子不是大体量的东西,很轻松、很幽默,但里面又承载了不少东西。”如今,韩童生回想起来,觉得那正是俄罗斯人的高明之处,“他们虽然写日常,但不自觉地有一些深沉的东西在底层流淌;不像咱们,写出来的还是表面化的东西多。他们的喜剧背后承载了挺严肃、挺温暖的人文内涵,虽然也挺轻松的,但不是简单的一笑了之。”


让韩童生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年后,出演该剧男主角的机会落到了自己头上。揣着当初的一份情结,他立刻推掉了所有片约,赶在了建组前一天回到北京。“因为太熟悉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清盘。”排练前,韩童生只看了一遍剧本和一遍电影,好让自己保持一种“敏捷的新鲜”。


而这种对于新鲜感的追求恰与这次该剧的俄罗斯导演不谋而合。此前,导演要求演员每天的排练时间最多不超过四个半小时,为了让演员兴奋,连排时甚至让大家整台戏翻转调度、互换角色。


诺瓦谢利采夫第一次被柳德米拉叫到办公室时,韩童生一共设计了三种动作,有吓得腿发抖的,有不禁手打颤的,还有在胸前频频画十字架的。“现在还没想好用哪种,连排时我也在尝试。这不就是戏剧的魅力吗,永远让你尝试各种可能。”


采访那天的连排,韩童生用的第二种处理。舞台上,他站在局长办公室门口,双手紧紧埋进身体两侧,轻微细索地抖动,这种并不过分夸张,不仔细就会错过的细节,使他的表演平添了几分细腻。


“他正直、善良又温和,就像一只羊,是绵羊还不是山羊,没有角,是逆来顺受,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的那种。”韩童生分析着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无害。”我说。


“对对对,无害,比较谦恭。”


“跟您本人挺像的。”


“我这人,几乎没跟什么人急过,一切顺其自然。”他说。


wlm5c2_b

韩童生冯宪珍的定妆照。

wlm5c4_b

《办公室的故事》排练中。


入行


打小,韩童生长在前门外的一条胡同里。因为出生这天是六一儿童节,父亲给他取名“童生”。 他为此开玩笑似的抱怨:“我这名儿起得不好,一辈子都是童生,考取不了功名。”


韩童生自幼酷爱听戏,他说爷爷在鹤年堂当股东那会儿,请的都是杨小楼鼓师的大徒弟到家里说戏,到了他这辈儿上,父母带上他,“行不行就到法源寺旁的票房去熏戏”,父亲司鼓,母亲唱青衣,像《苏三起解》这样的传统戏,韩童生那会儿看了不少。后来,熏出耳油的他也忍不住开始票戏,先老生,后花脸,“样板戏更熟一点”,唱得都是满宫满调。


上初中后,韩童生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快板、单弦、二胡、相声、诗朗诵,几乎样样精通,但他觉得给学校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他彼时“最辉煌的事”。


那段时间,一点理论基础都没有的初中生韩童生,从早到晚泡在剧场,憋着看了几十场专业版的《白毛女》。他一边看,一边用小本子记音乐和调度的衔接搭配,“音乐进行到哪小节,哪个演员出场,又是跳了几步,怎么跳的,跳到了舞台的什么位置……”还画了几百张各种芭蕾舞动作的草图。


韩童生回来又是教同学、又是借服装,身兼数职的同时,还在剧中“当仁不让地出演了大春”,最终,这台学生版《白毛女》成为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下乡慰问的保留剧目。


1971年,韩童生初中毕业,学校号召他们到社会上历练,他因为“文艺才能”没被下放插队,而是辗转进了北京物资管理局团委,一待就是七八年。那时韩童生虽然是文艺骨干,理想却是当“职业政治家”。“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吗?当时我特别兴奋。”


然而,政治家的理想最终落空,韩童生觉得自己“比较单纯”。不过“文革”结束后加入业余话剧队,却让他感到了更多的快乐。还是那间旧年听戏的工人俱乐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他和一帮“业余文艺圈”的朋友就照猫画虎地排上了话剧。其间,有两件事让他特别沾沾自喜,一个是主演了话剧《骆驼祥子》;另一个,在《骆驼祥子》里遇见了自己后来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她是大家出身,清高寡言,我年轻时长得也不漂亮,我琢磨着应该是有长相之外的东西吸引她了。”


一年后,凭着对“长相之外的东西”的信心,韩童生鼓起勇气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那是十年动乱结束后艺术院校首次招生,有六千多人报名。长得并不漂亮的韩童生一路厮杀,闯进决赛,“甚至通知了我参加最后的体检”,但结果却意外落榜。“人家都是1米85的大高个,个个浓眉大眼。”韩童生觉得自己是祖师爷没赏饭,“首先形象就没过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童生没想到最终还是等到了伯乐。他在考场演小品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员雷恪生、孙庆荣一眼就相中了他,“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材”,他们问他愿不愿意来这儿,韩童生心心念念想离开物资局,一口就答应了。此后的两年里,他成为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学员班的一员,同学中,有演员廖京生、盖克、张英,还有后来电影《苗苗》的女主演李羚。


上道


26人的学员班,“以演带学”的教学模式,韩童生从中获得了比上中戏更多的舞台经验。从学拉大幕开始,没多久,他就被派了个活儿——在陈白尘剧作《大风歌》里饰演兵丁,带词儿的。


“郦商闯宫,就四个字儿。”韩童生当时年轻气盛,心想这还能难过唱戏?仗着自己嗓子又好,他没把这活儿放在心上。谁知排戏对词的第一天,导演舒强就一个劲儿地喊停,“小韩,你是不是觉着台词太少了?”“一听这话,我当时就蒙了。”韩童生说,那时才知处理这四个字远比他想象的难得多。舒强让他回去分析,这个兵为什么要喊这四个字?他从哪里跑到这儿喊这四个字?他是怎么当上的兵?他属于剧中矛盾双方的哪一方?


“当时我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你台词少不意味着你的功课少,准备应该和主演一样多的。”逐渐明白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道理的韩童生,后来,每天练这四个字不下一百遍。


事实上,韩童生最开始的舞台履历确实是由一堆“小角色”拼凑成的。《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的起哄青年;《和氏璧》中的宫廷玉人;《小镇风情》中的唱诗班指挥……这些角色,一般都没什么戏,有的在台上三五分钟就下场,有的虽上场多次却只有几句台词。不过,韩童生从不计较:“大凡今天的著名演员和一些已经故去的大演员,都不是一开始就演大角色的,小角色更能锻炼人。”


在1985年上演的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韩童生扮演“侃爷”赵铁生,这照样儿是个“站边”角色。剧中,他要戴面具从头演到尾。面具上,画着一副眉飞色舞又洋洋得意的夸张表情。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看完戏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为了准确体现出人物性格和面具特征,韩童生在语调上选用了‘京油子’起哄的调式;在形体上,根据人物会打拳的特长,设计出爱摆架势、跳着走丁字步的武行动作。最终,这个无时不侃、无处不侃,既夸张又鲜活的‘活侃爷’的独特形象深得观众好评。”


他认为韩童生的一大优势是,“善于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富于幽默、诙谐的素质。”


而演员何冰回忆起第一次看韩童生的戏也是这种感受,“我不停地在笑,从头笑到尾。”他说,当时自己上初中,不知道戏演成那样,技术含量有多难,只记得当时从头笑到尾,“后来,我就决定去当演员了”。


捡漏


让何冰笑岔气的这部戏,是话剧《命运的拨弄》。苏联喜剧、编剧梁赞诺夫、女搭档冯宪珍,那部戏几乎和这次《办公室的故事》有着奇妙的巧合。


“他演卢卡申,多棒啊那时!”冯宪珍说,这是她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年轻,亢奋!”


电视里,曾经放过一小段该剧的片段。韩童生戴了副金丝框眼镜,穿了件卡其色大衣,演一个心地善良、性格随和、严肃幽默的俄国医生。剧中,俄罗斯人的幽默通过他和冯宪珍的演绎汩汩地流出来,他们几乎每说一句,每动一下都会引来观众如潮的笑声。“人们被他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由衷地为他欢笑,笑他的机敏,笑他的诙谐,也由衷地为他喝彩、鼓掌!”当时剧评说。


这部戏,最终为他摘获了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8年,他33岁,那是他跑了整整十年龙套后,第一次担纲主角。


“不过这部戏主角原先定的不是我。”韩童生笑说,“我在里面又是一个群众演员,这角色是我捡的。”


他回忆说,“命运的拨弄”发生在一个下午。当天早上,他被导演文兴宇叫去:“下午你来排练场试下戏,如果演得好,这个‘卢卡申’就是你的了。”他听罢又兴奋、又紧张,此前他们排这个戏时,他一直在边上看,没人知道他已经把所有台词都背下来了。试戏时,原本可以只演一小段戏的韩童生,着实让导演吃了一惊,“我一演就是一整幕,没出一点错。”


“他确实是个很有心的人。”冯宪珍说。


韩童生这种“有心”还表现在后来的影视剧中。电视剧《家在洹上》需要完全用河南方言表演,他自觉河南话不灵,在还没开机时,就和剧组里一群河南籍群众演员打成了一片,一连好几天请他们吃饭,听他们天南地北侃大山。之后,韩童生再掏出剧本,一句一句念台词,让大伙儿帮他把着,自己随时用笔记下不准的发音。“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到晚上,饭局上又找不着韩童生了——他把自己关在宾馆里练台词。


在去年电视剧《我为儿孙当北漂》中,韩童生饰演老爹郭向东,一个操着山东方言“大嗓门、高分贝”的烤鸭师傅。为了体会角色,韩童生专门到烤鸭店体验生活,跟人学烤鸭技术,以致他现在对烤鸭的尺寸、火候、烤制时间信口拈来,“没准能给你烤出只鸭子”。


省内


演戏的美妙性在于,一个人在戏中能体会不同性格、经历不同人生。演了一辈子戏的韩童生,性格温和,演了不少好人,但因为长了一张“跋扈脸”,也演过许多“挺遭恨”的恶人。


电视剧《红高粱》里,他演周迅他爹戴老三,一个吃喝嫖赌抽,油嘴奸诈滑的大烟鬼。令韩童生没想到的是,自己对于角色活灵活现的演绎,让他在小区楼下挨了顿打,“走着走着,忽然有一人从后面走过来捶了我好几下,我回头一瞅,不认识啊,结果那女的边捶边说,‘你太坏了,赌徒,又吸大烟,你把周迅害成什么样了!’”韩童生听罢哭笑不得,只得连声跟人道歉。


或许是怕观众混淆了他本人和角色的区别,在不少采访中,韩童生都提到过一个词:温良恭俭让。他多次说:“现实中,我是一个挺温良恭俭让的人。”


十五年前,他和孙俪合作《一双绣花鞋》,他演的军统特务计雨棠老谋深算、阴险毒辣,“冷飕飕地杀人”。演完这个角色,韩童生自己心里都有阴影,因为电视剧里杀了不少生,韩童生“吃了几个月的素”。


“我性格受家庭影响较多吧。”他说,因为自己是家中老大,诸事受罚,“我父亲是很大男子主义的,进了家恨不得就应该有人给脱鞋,衣服、围巾拿下来,水沏上,酒菜摆好,他不吃,谁都不能上桌。属于很严肃的那种传统权威型父亲。”


韩童生说,也许是父亲的严格管理,让他一直“比较拘谨”,分寸感极强。


电影《十二公民》庆功会上,别人都喝大了,只有他不肯多喝。事后,何冰说,韩爷酒量大,就是不敢放开喝。


对于这种拘谨,韩童生自己偶尔也会感叹。坐在沙发上,他仰头望着天花板说:“或许小时候家里管得不那么严,我不那么拘谨,会更好些。”


“那你有过疑惑的时候吗?”


“嗯……有过,但也有不惑的地方,第一这个地球少了谁都转,第二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


采访时,韩童生脚上穿着一双红袜子,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六十年来,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谦虚谨慎地徐行,始终让自己远离狂妄与狷介。


放眼向台上望去时,此刻《办公室的故事》正在连排。再过几天,这个人和冯宪珍的好戏,又要开始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童生 谦恭善良 待人随和 戏剧 话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