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提案 提案

黄卫东委员: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重视城市和乡村园林建设

2016年02月04日 14:16 |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建议:

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北京要高度重视城市和乡村特色园林的营建与管理,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结合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综合考虑城乡特色的园林网络,重视系统生态效益;融合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个性化的园林景观;丰富园林功能,实现多样性发展,提升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特色园林营造水平,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标杆模式。

1、加强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构建北京城乡特色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网络,提升园林生态效益

依据“大地园林化”理念,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以及北京各个城区、郊区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考虑到北京全市绿地资源分布失衡、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提高人居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节约型景观”目标下,加强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根据不同区县的特点,构建北京城乡特色园林绿地生态网络,提升园林生态效益,建设特色城区。

因此,北京市应适时调整或重新制定北京市的特色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各个区县也应进行与上位规划相适应的特色城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乃至村镇特色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延续北京景观文脉,提升园林文化效益

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目前城区园林绿地建设无法展现历史名城的风貌,北京城区特色园林绿地需要进一步的景观文化的渗透。

北京老城区景观文化蕴含着长期历史条件下的本土自然地理因素、人文社会因素、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宗教信仰等,这种文化积淀以外在的符号语言形式存于旧城的城市肌理、老城天际线,古建筑,古典园林,传统历史街区等。旧城区建设中应杜绝粗鲁的拆迁、死板的保护,把握各区域的特色文化,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一种有的放矢的再诠释,努力创造一种能传承保护本地文脉的特色园林景观系统。例如通过四合院园林景观再设计发展北京传统四合院文化旅游,带动从胡同、巷、街道整个城区的景观提升。

村镇特色园林建设不能简单的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拆老房、建高楼”,在保护有形传统村落文化基础上,特别是认证的古村,要将村落无形文化(包括传统节日、姓氏文化、日常礼仪等)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村落文化保护为目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所以,当前北京市亟需对现存的胡同、街道、古老村镇进行有效的登记、备案,同时对胡同、街道和古老村镇的特色园林景观绿地进行保护性的改造设计,并且针对4000余个村庄都应进行必要的规划和特色园林景观设计。

3、丰富特色园林绿地规划功能,提升园林经济效益

城乡建设发展除了要考虑到宏观经济调控,还要关心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做到在发挥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市民尤其是郊区农民的生产与效益,如通过政策倾斜,适当较多地发展一些与特色园林相关的特色果树、经济作物以及花卉生产等。

特色城乡园林建设中还可以结合有偿领养植物或与公益组织合作提升公园管理;增加特色园林绿地与艺术的结合,提供一定的集会场所或科研基地;发展民俗艺术、书籍展销会、园艺博览会等经营式园林活动。

另外,以旅游为特色园林绿地建设为切入点带动造林地区的区域整体发展也应该是北京特色园林发展的新方向。旅游依赖的特色景观资源是区域实现发展旅游产业的载体,是实现特色园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两者密不可分。

结合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适时进行“不同区县城乡特色旅游规划”,以适度实现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

4、加大园林绿地管理系统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

目前,园林绿地管理系统的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不高,政府应该增加一定的投入,加大园林绿地管理系统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使规划水平,营建水平、管理水平、日常维护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使投入和管理费用发挥最好的效益。

应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针对本市园林行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规范的培训,并形成培训学习体系的长效机制。

编辑:玄燕凤

01 02

关键词:黄卫东委员 政协委员 城乡一体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