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治蜀兴川”新实践

2016年03月02日 08:18 | 作者:惠小勇 侯大伟 包晶晶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在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常态下,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这个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它不仅科学地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更旗帜鲜明地解答了我们应该怎么发展;它为四川“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为中国梦四川篇章的谱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没有创新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的发展理念回答了凭什么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回答了民族复兴、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源自哪里,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5年9月,中央将四川设立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是四川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是这个西部大省在实现后发优势上的重要时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省,四川制定了“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发展目标,创新改革已成为四川“十三五”一号工程。2015年,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30亿元的专项资金投入、首破10万件的专利申请、141家新增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改革的氛围正在四川形成,创新发展的共识正在四川凝聚、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四川兴起、创新创造的精神正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激情澎湃的“双创”氛围感染下,大批科研人员、大学生、海归人才及草根能人纷纷踏上了四川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为川蜀大地的持续发展贡献着不竭的发展动力。

没有协调就没有真正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共生出“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不同步”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不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发展。“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多点多极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进,这是四川在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上的具体实践。“十二五”期间,四川新增13个过千亿市州和46个过百亿区县,省会城市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也超万亿,首位城市一马当先、梯次区域竞相跨越、底部基础更加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在四川加快演进。过去的五年,全省19.4%的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改造各类危房、棚户307万套,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百镇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加速发展。2015年四川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入新台阶。“唱和如一,宫商协调”,越是在决胜期,越是要蹄急步稳,越是要处理好全省布局与重点区域、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才能将单项发展的动能聚合成整体发展的势能,从而形成更有利于解决发展问题的总体之势,开创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四川 发展 创新驱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