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恒源祥:开创全民共享慈善资源的先河

2016年03月08日 20:06 | 作者:阮浩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恒爱行动”的重要贡献在于,突破诸多边界条件对慈善项目的桎梏,构建了一个无界、开放的公益平台,只要有一颗由己及人的爱心,人人能参与、时时可参与“恒爱行动”。

于是,一个在之后的10年中影响了全国的儿童公益项目“恒爱行动”便轰轰烈烈地推向了全国。

2005年,恒源祥设想:如果由恒源祥无偿提供毛线,动员全国的爱心妈妈给孤残儿童编织毛衣,结果会怎样?这一设想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思考不谋而合。52. 5万,相当于中国一个人口大县的总人口;52.5万个孩子,就是至少52.5万个家庭。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不能丢弃的一个庞大群体,在他们身上,同样承载着国家的明天。2004年,中国农民工数量首次突破两亿,留守儿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同年,统计在册的孤残儿童达到52.5万,他们中的大多数父母双亡或者事实上无人抚养,超过三成没有得到经常性制度救助,其中残疾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0年中,数以百万计的爱心妈妈一针一线编织了80多万件毛衣,温暖了50多万孤残儿童,温暖了数十万灾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和非洲儿童。神圣的母爱经现代公益理念催化,升华为广济天下的博爱。

10年中,31个省市区的各级妇联组织倾力动员,组织辖区内妇女参与“恒爱行动”。传统妇联体制与现代公益平台的和谐共振,成为公益力量的倍增器,也为妇联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10年中,作为这一公益项目的管理机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的专项活动,把“恒爱行动”的公益目标拓展至灾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台湾地区儿童甚至非洲儿童。

2009年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恒爱行动”缘何激发慈善热流》指出:“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积德行善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道德资源。”“无需复杂程序,无需雄厚资本,只要动手就可参与,参与的效果看得见,这是‘恒爱行动’的重要特点,正是这种平民化的‘低门槛’,让普通职员、下岗女工甚至残疾人都纷纷加入到慈善行动中来;也正是这种看得见的透明爱心渠道,让人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形成了慈善的‘良性循环’,激发了奔涌的慈善热流。”

《CSR特刊》: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贵企业在社会责任发展和创新方面有哪些规划?

朱蕴嘉:“互联网+”正在颠覆一切,公益慈善也不例外。在大背景下,公益开始从传统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发生转变。互联网为公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公益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执行变得公开透明。传统的线下公益逐渐变得小众、封闭、低效,如今的公益借助互联网便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开放化和高效化。我们看到了一件毛衣承载的关爱,还有更多的孩子处于困境中亟待我们的帮助;为此,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恒源祥集团联合腾讯公益,发起了“为孤残儿童送毛衣”公众募捐活动,目前已经得到了近4000名爱心人士的捐赠;“恒爱行动”正在以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方式,组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活动中来,这项活动将持续地开展下去。未来,我们还要不断创新,通过“反馈卡”、“纪念册”、“感性的标签系统”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打造出感性温暖的用户捐赠体验。实现从“买捐模式”到“惠捐模式”的蜕变,这才是公益互联网化的未来。

《CSR特刊》: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精准扶贫”国家政策后,企业如何结合自己的社会责任发展战略参与其中?

朱蕴嘉:我们说品牌有两个价值,一个叫社会价值、一个叫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很简单,通过一些测算可以知晓。那么社会价值怎么衡量呢,就是社会对你所做事情的一个认可度和评价。“恒爱行动”自2005年开展至今,已经累计向孤残儿童捐赠手工编织爱心毛衣超过80万件,同时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衣物也逾74万件。“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人类的希望”,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羊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2015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指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越来越好,但我们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更早在2002年,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年幼弱小的孩子,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孤儿52.5万人,集中供养孤儿9.4万人,社会散居孤儿43.2万人。如何对待弱势群体,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良知。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企业,作为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应当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恒爱行动”被认为是开创了中国共享慈善时代的公益事业。一根毛线连接出了一个慈善大平台,凝聚了孤残儿童、爱心父母等诸多群体。而且,“恒爱行动”的公益模式无需复杂程序,无需雄厚资本,只要动手就可参与,参与的效果看得见,正是这种平民化的“低门槛”,让普通职员、下岗女工甚至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都纷纷加入到慈善行动中来。爱心是没有界限和等级的,编织毛衣让“弱势群体”奉献了爱心,实现了自身价值。可以说,“恒爱行动”作为一个品牌,第一个开创了全民共享慈善资源的先河。

《CSR特刊》:贵企业会如何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布局企业公益事业蓝图?

朱蕴嘉:首先,战略上我们要跨界,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文化、新模式或者新风格等。跨越组织边界,产生虚拟组织。技术上要跨平台,跨越不同的第三方平台和自建平台而实现公益事业的延续和整合。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大部分公益组织的志愿者管理、人员管理、活动发布等日常管理,已经从最初的QQ、豆瓣、邮件组,到微信、微博,再到灵析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媒体及技术手段被使用。最后,还要跨文化,不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不只强调自己的价值观、习惯和行为方式,而是能够接受、容忍和融合对方的价值观、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和谐共生、相互磨合和逐步实现融合。


编辑:阮浩冉

关键词:公益 儿童 慈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