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医学大家裘法祖给我们的启示

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谈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

2016年03月13日 23:1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医生道德底线不能破

去年和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讲到,要建立健全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黄洁夫对这种说法是赞同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我们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扭曲的,不能完全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可如果医务人员过多地把提高薪酬作为医改目标的话,医改是会失败的。” 黄洁夫认为,医务人员应该有一个共识,就是把治病救人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最高准则。“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一个医生在进入医学院校时都要念诵希波克拉底誓言,但这些话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不入心。

“不少委员反映医务人员的工资低,我们的法官工资低不低?守南海的战士工资低不低?工人农民的工资低不低?教师的工资也不高啊!”黄洁夫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行业的收入还不是很高,也有一些行业不能完全体现人的劳动价值,这是客观现实。

“作为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这个道德底线不能破。我们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合理的收入,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黄洁夫认为。

有人经常拿国外医务人员的收入作比较,黄洁夫认为这里存在误区。国外的医学教育体系和我们不一样。在国外,医生和律师的待遇最高,可这两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最高。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是这样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情况不一定是这样。

而谈到国外的全科医生收入很高,黄洁夫澄清说,国外的全科医生实际上是专科医生的一种,他们是水平很高的专家。“我们在学习国外的时候,只学习了形式,忽略了全科医生的人文精神,他们对患者是高度负责的。”

公立医院需要“外科手术式”改革

谈到公立医院的趋利现象,不少人都说这是体制造成的,可黄洁夫认为不该忽视医生的因素,“毕竟执行者是医生啊!”

他说,社会上抱怨医务人员的有些医疗是无效的,大家不爱听,可如果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做得很严谨,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自己再贫寒也能守住底线,医疗市场的风气会好得多。

黄杰夫坦言,有些东西确实难以改变,可他始终在努力。虽然已是古稀之年,工作很忙,他坚持每周在北京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做一例手术,却从不收取任何手术费。

“很多年青医生的想法和我不一样啊,我问他们手术中两三元钱的止血明胶不用,为何要用2500元一片的止血纱布?他们说,‘你不拿工资也不拿奖金,我们怎么办啊!’”说到这时,黄洁夫显得有些无奈。

他在分析原因时说,现在医疗行业是市场化的体制,计划经济的思维,这样下去,问题很难解决。“所以,公立医院需要‘外科手术式’的改革。”

医改的方向是对的,黄洁夫认为关键是要切断医生和药品、耗材之间的关系,同时财政保证医务人员的工资,“不能说用了高级药品、高级器械就能提高收入,如果把省下来的这部分钱用来奖励医生,那不就好了吗?”

改革需要过程,这个过程既考验领导的智慧,也在考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环境可以变,可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无私奉献这个道德底线始终不能变。”黄洁夫的言语中充满着期待。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两会 政协委员 黄洁夫 医务人员奉献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