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两会发布厅>全国政协>观点 观点

甘晓华:建议构建更加规范的慈善环境

让“善”路不难行还需细则跟上

2016年03月16日 16:47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就遇到了难题,但在慈善法草案中并没有找到答案。”在今年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甘晓华的母校———江西省进贤县李渡中学是一所已近百年的乡镇中学,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昔日培养了无数人才。


让他非常痛心的是,近些年,由于乡镇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不在当地财政力保的范围之内,资金颇为紧张,致使师资流失,也留不住优质生源,学校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据他了解,曾经周边原有6所乡镇学校办有高中,如今仅剩李渡中学一家“勉强度日”。


为了让这所延续近百年的学校继续带有高中存续下去,也为给当地学生提供就近上学的场所,2015年,甘晓华作为第一发起人,成立了江西省李渡教育基金会,注册资金480万元,希望通过基金运行资助学校建设、贫困学生和补贴老师们的工资。


甘晓华的提议得到了当地众多人士的支持。约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募集了约1000万元。


当大家都为学校能维持下去,教师可以不再流失高兴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据悉,按照现在的规定,慈善组织每年用于慈善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当年总收入的70%。在新版的慈善法草案中有所修改,变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


甘晓华算了一笔账,比如现在基金募集到1000万,注册资金为480万元,意味着一年中增加了520万元。


“但是‘收入’究竟怎么界定?除了注册资金,一年中再募捐来的钱是收入么?还是利息才算收入?如果是前者,需要第一年支出350万元以上,到了第二年以后可用于资助的钱就大为减少,往后就愈来愈少。”


甘晓华颇为焦急。“基金会不可能每年找企业家或老百姓募集资金,我们的初衷是花大力搞一次‘广而深’的募捐,利用募来资金的利息或者每年拿出适当的经费来资助教育,实施多年稳定和持续支持。这样学校才能持续发展。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定,基金会过几年就不能持续下去了。”


“出台法律规范构建一个更加规范的慈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甘晓华说,但在出台法律的同时,一系列配套解释及细则也需要及时跟进。“比如某些概念的界定,抵扣税款的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的修改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如何‘管而不死’,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起到鼓励‘善行’的目的仍需进一步细化。”




编辑:陈佳

关键词:甘晓华 建议构建 更加规范的慈善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