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冯艺:常州味道

2016年03月30日 15:24 | 作者:冯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什么常州别称“龙城”?我曾查阅过它的由来,对那些同质化的民间传说,有点不以为然。然而,在常州的日子,多得友人吴志刚耐心引领,待我从红梅阁、青果巷和前后北岸的深宅老院走了几圈后,才慢慢地品出了这座城市的味道,才真正懂得如此般古城,岂一个“龙”字了得。

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群龙汇聚。不来龙城,真不知此地出过15位皇帝和众多名人雅士、风云人物。季札、萧统、陈济、段玉裁、孙慎行、龚自珍,还有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李公朴、洪深、史良、赵元任、华罗庚、刘海粟、周有光、高晓声等,一个数都数不过来的英名都是在此地最早叫起,他们与那些修篁弄影、轩阁雅韵、亭廊诗情、庭院古风,在我眼前如历史烟云般晃过。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自古文教昌明。凭长江水系和古运河之利,因而各地商贾频临,名流雅集。且不说雍正、乾隆下江南多次跸之,文学家苏东坡就先后14次光临。藤花旧馆是东坡先生终老地。伫立庄重朴素的门前,一个想法迅即出现在我的脑海。多次遭遇诬陷、流寓多地的东坡先生尝尽了人生百味,最后从流放地海南获宽释,渡海回到我家乡北海住了一年多,写下诗歌表达了看破官场,从此不再踏名利场的心情。不知他为何选择常州,而不是故土眉州度过最后的日子?抬头仰望高高的天宁塔尖,云彩慢慢飘过,袅袅依依。

那天,志刚对我说,常州风雅蕴藉。常州人秉性好客,暮宴朝欢,对生活早有讲究。遇对酒当歌,更是美味追逐极致。他这一说,我想,先生定居常州是否与美食有关呢?东坡先生是文学家、书法家,也是著名美食家。“东坡肉”对于我等肉食者来说,是真正的入口入心。在他的名诗中许许多多关于美食的内容,一一昭示着一个资深美食家品味的高妙。比如,一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名句,简直是超越了一切的江南美食。也许数居龙城,那种来自生活的平静,常州味道潜移默化的“入侵”,拨动了他的心弦。尽管,他最后一路落花流水,但看到顾塘桥畔前北岸,藤花满庭,住下与知己佳肴几盘,黄酒数杯,得半醉闲吟,不亦乐乎。东坡先生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通达,为我们留下无穷的遐想。

在主人面前扯起美食,兴致十足,仿佛有馋嘴之嫌。而志刚则索性把我辗转到南大街双桂坊。此坊因北宋时两姓人家兄弟分别皆第进士,意蟾宫折桂。于是众心悸动,人气繁盛,便连片美食。明清成了本邑特色饮食街,留过许多名流雅士的足迹。这里百年老店多家,如经营葱油拌面很有名气的面馆,以主营素菜出名的素菜馆,还有各式名点名小吃店。银丝面、蟹壳黄、四喜汤团、酒酿元宵、鸭血粉丝汤等百年名小吃一应俱全。一户大麻糕店前,师傅制作桶贴大麻糕,烤出的麻糕金黄不焦,香味扑鼻,原谅我实在无法抗拒,竟忍不住掏起口袋,买上几块,送入口中。果然,咸甜适度不腻,香酥可口不僵,皮薄酥重,层次分明。麻糕师傅说,常州麻糕最大特点是要桶贴,因为用炉膛旺火温度高,时间短,贴出来的麻糕容易产生松、香、酥、软的口感。因此,此档麻糕常州人尤爱,每天供不应求,馋嘴者得提前预订。

双桂坊漫步,感觉到处处飘来岁月深处的味道,尽管如今双桂坊已成了现代化的工坊,而美食依然沿袭原有的味道,在风中生生不息。

常州别样的魅力体现在传统街巷里的风景,隐藏在弄巷里的饭店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平时我到哪里,无所谓高级不高级的餐厅,只要好味道就挪不动步子,所以,走到哪里我就吃到哪里,乐此不疲。那天,志刚领着我参观西瀛门古城墙不久,穿街过路,三转两转,来到“府前楼”。这是一家有名的老字号,一楼挂着“常州糕团店”招牌。进门一看,了不得,店内座无虚席,数百食客无分男女老少,不晓得,还以为是婚宴。那吃的场面蔚为壮观,堪称一景,暖暖的常州人间烟火。再往柜台橱窗一瞧,各式点心琳琅满目,任你挑选,令人由衷赞叹,不管从美食的角度还是从文化氛围,浑然一体,放映着常州人的生活场景,充盈着江南水乡的稻花飘香。这种暖意源于对纯粹生活的一种味道。

上得二楼,菜来了。先小菜,各种走了一遍,味道很不错。紧接着上热菜。先是“腻蟹糊”,说是喜庆宴席餐席上少不了的羹汤。用蟹膏、鱼茸等制作,咸鲜适中,口感润滑,和中养胃。当年乾隆到常州,极赞此羹,连叹“享用,享用!”

“清炒小玉”,有诗意!这是常州一道名菜,采用河虾活剥去壳,挤出虾仁清炒,粒粒饱满,甜嫩且爽口,极鲜美。鱼,原是水中的精灵,一旦进入人的菜谱,便是一味佳肴。豆渣饼蒸白鱼是经典,自然少不了。而软嫩鲜香的“白汁鮰鱼狮子头”,让“清炒小玉”不再有尊宠的风头。它肉如膏,汁如乳,莹白嫩滑,除了用长江鮰鱼为食材外,汤头也是用鱼骨熬成的,咬一口肉,喝一口汤,有说不出的异常鲜美,不得不佩服常州厨艺的智性和精致。可不吗?一盘碧绿的水芹,我喜欢把它先闻一闻,那香味穿胸而过,沁人心脾。然后嫩嫩的菜梗嘴里一嚼,独特至极的香,竟带些微微的甜意。还有张张嫩滑的横山桥百叶,白脂如布,夹一片入口,丝丝滑滑,豆香满嘴,实在难忘。

面对满桌特色菜,筷子都应接不暇。等到加蟹黄汤包时,美味早满喉咙。我连声说:“吃不动了”。志刚说:“你别看现在不想吃,等尝了第一口,你的胃口就又来了。”原来这里的加蟹黄汤包,是别处难以品尝到的。不要说它皮薄馅鲜,蟹香浓郁,汤汁纯美,就是厨师的配味也是让我尝了以后欲罢不能。吃蟹黄汤包不可性急,享用时,用筷子轻轻夹起,蘸些许镇江香醋,送到嘴边,轻咬一口,将汤汁吮吸大半,再送入口中。果然,香喷喷的汁液瞬间流遍口腔。哎呀,那种享受,真叫人难以表达。志刚微微一笑:“怎么样?哈伲家常州味道还是蛮好吧?”“好切倒则!(真好吃)”我也补上一句刚学会的常州话。

常州味道怎么会这么鲜啊?我的问题,也是大家的疑问。一个文化丰厚、群龙聚首的地方,有着咒语般的力量,能使美好的东西得以保全。常州确实承载太多的东西,三千多年的文化记忆,还有基因、血统、灵魂、气质。加上这里河道密织,湖泊众多,物产富庶。自然、绿色、智慧、唯美,这些词天生就是为这方水土这方人准备的。这种不寻常的江南情韵,只有到了这里才会领略,需要安静地品味,感受,才能明白它的奥秘之处。

大快朵颐,也饱了眼福,与志刚聊天又开心。我始终认为,人生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遇上知音和难忘的味道,然后口齿留香,心嗅其味,丝丝传递。我想,苏东坡喜爱的常州味道,我也会回味许久许久。

走出府前楼,漫步运河,踏上文亨桥,进入篦箕巷,人间烟火味又扑面而来……

(作者为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冯艺 常州味道 常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