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臧永清:出版充满正能量的书籍

2016年03月30日 15:41 | 作者:臧永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经过若干代人不断认可的书籍与文章。中外古今,那些伟大的著作都是经过几代人认证的,这种书是阅读的基础。阅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作判断,什么书是好的,什么书是不好的。著作本身肯定是有高下之分的,判断标准怎么来?靠阅读经典。一些当代读者在阅读经典时会觉得有些“闷”,毕竟很多经典著作已经历很多年很多代,不一定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方式。但既然是经典,内容与形式肯定是好的,内容是讲深度的,形式上是精妙的,这些都是要费心思考量的,不会像现代流行读物那样顺畅、那样有意思。但你不阅读这些经典,就无法建立好的阅读标准,包括阅读趣味、审美格调等。经典就是阅读的根,其他书籍是阅读的脉。

臧永清

臧永清

在中国出版机构中,有很多机构都在出版经典读物,但不是所有的出版机构都在出。当然更不能说,出版经典读物的就审美品位高尚,不出版经典读物的就审美品位低下。即使出版经典读物的也不一定是真好,比如版本翻译有问题、校注有问题等。我觉得,如果一旦出版经典读物,就一定要做好,比如选择当代人喜欢的书帧,做一些当代人愿意接受的经典解读。还有一些西方经典著作,今天应该到了需要重新翻译的时候,毕竟当下的语言方式与百年前比如傅雷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语言有些不一样,百年前的翻译语言与当代的阅读审美还是有所差距的。在接下来的几年,我有可能会在合适的契机下邀请当代一些著名翻译家重新翻译经典。翻译本身也是一个解读的过程,翻译家在翻译作品过程中一定是将生命体验投放于其中的,因此,我们与我们的前辈应该是不一样的,起码语言的表述系统是不一样的,比如100年前非常盛行的林译小说,到了今天很少有人去关注了,毕竟语言发生了很多变化。当然,“信、达、雅”是必须遵循的基本标准。

至于阅读本身,可以看做是写作的一种延续。不同人对同一本作品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本书的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在于阅读者的阅读心境与人生体验。这是人类阅读共通的东西。我觉得,越好的作品就越像一个六面体。它里面的寓意,每个读者都只是看到了一面或两面,看不到全部;能够让读者一下看到全部的,当然一般也不是好作品。越好的作品,读起来越“模糊”。比如《红楼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解读,太宏伟也太复杂。

我们现在一直在提倡创新、创造,如果没有阅读的话,哪有知识,怎么创新?我们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大量知识来丰富自己。有些阅读属于实用性阅读,比如做高等数学研究,数学书是必看的,而跟数学不相关的艺术类、文学类图书也是要看的,因为后者是开启智慧、可能会激发创作冲动的书,读了以后对研究高数也有好处。所以阅读与创造的关系非常密切。推行全民阅读,可以说为构建创新性社会找到了一把钥匙。

阅读还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知识的人总体来说比没有知识的人文明程度要高,作奸犯科的就少,就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要求出版工作人员出的书一定是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书,让读者身心受益的书。我们作为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就是多出好书,不出坏书,标准就是知识准确,指向向善,最起码要有利无害。除此,还要多宣传,才能为社会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阅读需要营造一个氛围,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在阅读时一定要考虑到对于弱势群体阅读需求的满足。在城市中有大量农民工,他们与老一辈农民工有所区别,他们有着更多的对于知识的渴求,他们也需要阅读,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阅读上的帮助。《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已经发布出来,希望全社会多提意见尽快出台,以促进全民阅读的潮流。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由记者张丽采访整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臧永清 出版 经典 阅读经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