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急救常识缺乏频酿悲剧 政府应完善立法支持施救

2016年04月05日 15:45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急救常识缺乏频酿悲剧政府应完善立法支持施救

  街头急救:你敢吗? 你会吗?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一名孕妇,疑因晕倒颈部卡入街边护栏,最终死亡。

  极具冲击力的照片,瞬间传遍网络。由于类似事故已非第一次发生,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于护栏的设计标准之上。

  然而一个更为普遍的事实被公众忽略——由于缺乏急救常识,即便是更为简单的救助场景,绝大多数人仍无能为力。

【现实困境】

  不会救

  有证的都不会,没证的呢?

  郑双印(2008年获得红十字会急救证):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2008年奥运会前参加了急救培训,拿到急救证。当时和我一起培训的人不算少,我们同事基本都参加了,主要目的就是奥运会保障。培训最大收获是了解在急救现场需要冷静,有条理,不能手忙脚乱,了解一定的急救流程和家庭急救技巧。

  但老实说,拿了这个证后,我没有碰上过急救的情况能让我实际操作,也没有什么渠道再去训练。所以真的碰上紧急情况,我只能打打电话,叫叫救护车,现场维护一下秩序,我是不敢亲自上手去救助的。

  前两天这个事发生后,我也想过,如果在现场能做什么?也许可以让大家帮忙,先把孕妇抬出来?想想觉得还是不现实,一来我不敢肯定抬与不抬哪个好,二来有谁会听我的?如果我亮出急救证,现场有人听了我的,出了事怎么办?

  所以这么一想,我这有证的都不会,没证的呢?要求现场有人会急救,真的挺难。

  不敢救

  救活了人,对我没什么好处,

  要是救不活呢?

  邢涛(化名,红十字会急救证持有者,曾从事医生工作):从上学时候,我就接受过急救培训,因为后来从事医生工作,也考过证。心肺复苏的标准一直都会有变动,所以原则上说,有证的人也应该定期去复训,一是熟练技能,二是了解新知识。能做到这些的非专业人员,已经很少了。

  但就算我能做到这些,在路上遇到急救的情形,我恐怕也不会上手去救,说难听点儿,就是为我自己考虑。

  首先,心脏骤停急救,一般需要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这个设备人家国外公共设施都要配,咱们基本没有;就算有设备,抢救成功的概率也不高。那我就得考虑,我救活了人,对我没什么好处,要是救不活呢?病人的家属怎么想?他们没准就会说是我给救坏了,“你看这肋骨都让你按折了”,这个责任我担不起。既然抢救成功概率也不高,我干脆不冒这个险。

  这话说着糙,但是真心话。现在有几个城市开始推行“现场善意无偿急救免责”的规定了,我觉得只有这个规定全国化了,而且有一定的案例证明其有效了,我才敢去救。

  【批注】

  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

  由于人类心脏停跳后,大脑皮层仅能够存活4至6分钟,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必须由现场目击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而非等待救护车的救援。

  而据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统计,美国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平均为9%,部分城市和地区可达50%。而我国大城市的平均水平不到1%,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则更低,这和我国的公众急救普及率低有直接关系。

  【谁在求学】

  据报道,发达国家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已超过10%,如美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达到25%,而我国这一数字仅为1%。

  事实上,学习急救知识并获取相关急救证书并不难,目前红十字会相关培训机构及商业培训机构,均能提供相应内容的培训,如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美国AHA急救证书等。

  只不过,由于公众意识不足、官方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鲜有人主动“求学”。

编辑:玄燕凤

01 02

关键词:急救常识缺乏 施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