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施耀忠:推进老区脱贫 亟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016年04月18日 09:35 | 作者:施耀忠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与全国和周边地区相比,一些革命老区的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老区人民期盼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施耀忠

施耀忠

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一如既往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自然、区位、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连片贫困地区。

笔者曾在四川省巴中市挂职一年,对川陕革命老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与全国和周边地区相比,这一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四川省巴中市总人口390.2万人,在市域1.2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快速铁路,民用机场还没有建成,农村公路还有272个渡口,2010年5月才开通高速公路,2012年3月才开通铁路客运,2013年9月才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基础设施较差不止存在于川陕革命老区,全国其他不少革命老区也存在类似情况。

目前,老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形成的欠账较多。一些老区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到1000元,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国家和省级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财政配套资金十分困难,直接投入基础设施项目的财政资金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形成的欠账还比较多。

二是重大基础设施长期受资金不足困扰。老区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对金融机构没有吸引力,即使采用BOT(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等建设模式也难以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资金不足长期困扰着项目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老区人民期盼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破解制约老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瓶颈,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用建设好发展好老区的实际行动,纪念和回报用鲜血与生命染红了这片土地的革命先烈。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施耀忠 全国政协委员 老区脱贫 基础设施 短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