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金不换:两代“芝麻官” 一样豫剧情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金不换谈《七品芝麻官》及豫剧传承

2016年04月18日 10:12 | 作者:王小宁 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月12日至4月6日,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在京集中上演,真可谓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豫腔豫调的艺术魅力。3月21日由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弟子金不换主演的《七品芝麻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创作表演并拍成电影的一部著名作品,是首部以丑为主角的豫剧,讲述了七品芝麻官唐成县令爱民如子、为民请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明、遵纪守法、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特别是“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民谚,作为这部戏的主旨与精髓,广为百姓喜爱并传颂至今。本期文化周刊邀请金不换谈谈他与牛得草两代“芝麻官”的戏剧人生,以及对豫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牛得草(右二)与金不换(左二)

牛得草(右二)与金不换(左二)

金不换扮演的唐成

金不换扮演的唐成

两代“芝麻官”戏里戏外情

文化周刊:您作为牛得草先生的弟子,从其学艺、生活十几年,在您的印象中,牛先生是如何演绎芝麻官唐成这一角色的?带给您怎样的感触?

金不换: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七品芝麻官》被我的老师牛得草先生搬上银幕,掀起一阵阵演出高潮,以至于他当时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甚至被称为“东方卓别林”。这部戏的主要看点,在于唐成县令敢于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他出身农村贫困家庭,深谙百姓苦难,因此在上任才三天,就下乡察访民情,并且叮嘱手下要把锣鼓敲得震天响,以使百姓知道他的出巡。初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牛得草先生身边,只有十几岁,但已深切感受到,一位文艺工作者能够被那么多老百姓喜爱与看重,最主要的是其作品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在老百姓心中“活”了下来。

《七品芝麻官》不但使当时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的近200名演职人员得到了生活保障,还获得1981年“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之后,牛得草先生又把这部戏搬上了戏剧舞台,充分挖掘电影中所没有表现到的地方,比如唐成的高度近视、面丑心不丑,等等,将人物演绎得更加诙谐机智、亲切而形象。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因病去世,牛得草先生始终坚持在舞台上,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每场戏下来,他都会对当天的人物造型、表演技艺进行反复琢磨与思考,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使唐知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亲民,以至于有些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都把他当成了为民做主的芝麻官,有问题了找他去反映,有困难了也找他去解决。通过这些感人的事情,我深刻领悟到,一位表演艺术家,不可能做到每部作品都是精品,但通过《七品芝麻官》,我感到了牛得草先生所展现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豫剧《七品芝麻官》在艺术上追求创新,汲取了京剧与昆曲的表演艺术特点,唱念做打缺一不可,特别是为豫剧丑角这一行当增加了很多表演特色。为了更加贴近百姓,戏中还增加入一些幽默诙谐的地方语言,如“你个老杂毛”、“我的个老公公”,这些在河南都是使人听了捧腹大笑的语言,让百姓能够在笑声中感受到豫剧的独特魅力和所要传达的感情。这可以说是传统艺术中老少皆宜、别具一格的一种表现。后来去各地演出多了,人们就将《七品芝麻官》与鹤壁联系在一起,《七品芝麻官》成为河南鹤壁的一张文化名片。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金不换 芝麻官 豫剧 《七品芝麻官》 豫剧传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