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山西省“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再起航 为成长添一份力

2016年05月23日 16:15 | 作者:张婉 刘聪 | 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 

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了,山西晚报“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从现在开始又一次起航。

本届活动的主题为“我们在一起”,山西晚报呼吁山西全省爱心人士进行慈善捐助,共同完成五六百位贫困儿童的六一心愿,送给这些孩子一个快乐的节日,给他们的成长添一份力量。


成成用志愿者们带来的彩色蜡笔和画纸画画

成成用志愿者们带来的彩色蜡笔和画纸画画

孩子们在“快乐之家”一起活动

孩子们在“快乐之家”一起活动


父母患病,连买笔的钱也不舍得花的小姑娘,她的六一心愿是一套新裙子;贫困山村里的小学,课桌已用了几十年,能换张新的吗;还有太原“快乐之家”贫困的智障孩子们,希望有更多绘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身体上的缺陷让他们的智力停留在低水平,贫困的家庭状况又让他们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少了一些物质保障;还有这样一群孩子,留守在山区,只能通过书籍和知识了解山外的世界。

本届活动中,本报记者和全省部分公益团队先后走访了全省3个贫困山村的留守儿童、太原市6个贫困儿童聚集的公益小课堂和部分省城低保独残孩子,征集到他们的六一心愿。

从5月23日起,“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将在山西晚报、山西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刊登,同时开启心愿认领通道。集结爱心,传递温暖,不辞细壤,聚沙成塔。贫困孩子和他们的期待,已经在“心愿池”静静等待。如果您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可以拨打0351—4286666报名,随后记者和您联系心愿认领对接等事宜。“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是山西晚报品牌公益活动,自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开始,2013年、2015年持续发力,累计帮助近1000名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达3000多人。

本报


倡议

汇聚点滴爱心滋养孩子们成长

“我们在一起”,这是本季心愿活动的主题。

我们,是身处在病痛、残疾、贫困的高墙中的孩子,眼中透出的是压力下的渴望。

我们,是热心公益的每一个普通人,心怀着爱和慈善,这份善的付出不需要回报,只有默默深沉的祝福和鼓励。

我们,是山西晚报携手参加活动职能部门、民间公益活动团体,把一点一滴的小爱汇聚成滋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源泉。

在一起,我们在一起。

本报


活动回顾

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山西晚报首次举办“圆百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短短10天,累计完成122位贫困孩子的愿望,许多愿望超额完成。参与的热心读者、爱心企业约有170人(家)。这个儿童节,不仅是孩子们,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受感动。

2013年,活动再次选择100余位贫困儿童进行心愿征集,得到了格力电器等企业大力支持。六一儿童节当天,百名贫困孩子和家长、爱心人士相聚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多功能厅,在礼物、蛋糕、气球、鲜花中,写下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2015年梅开三度,吸引了不少家长群、诵读群、育儿群加入,动员亲友众筹完成心愿。活动初次走出太原市,走进娄烦和静乐山区,活动中公益众筹项目 “段家寨小学的电脑课”正式在腾讯公益亮相。集结全国各地1247位爱心人士共同助力,超额完成众筹目标55000元,达55247.56元。这也是山西媒体史上首次公益众筹,是国家级贫困县静乐首次迎来众筹助力模式。这次众筹,开启了腾讯公益在山西最高金额的公益众筹。


他们的六一梦想等你帮圆

黎城县路堡完小:需要80套课桌椅和文具、课外书籍

身在大山,努力汲取知识、投入书海感知山外的世界;身处贫困,却用灿烂的笑容和懂事内秀展现着富足的品格。这是山西车友会志愿者走进黎城县路堡完小感受到的。

黎城县是太行山革命老区,被称为三晋的“东大门”,路堡村距县城有50多公里。路堡完小依山而建,位漳河北岸,是镇上一所规模较大的山区小学。这里有六个教学班120多名小学生,其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18人,来自留守儿童家庭的38人,2名来自孤儿家庭,1名来自特困家庭。此外,学校附设幼儿园3个班,在园幼儿52名,容纳了周边四五个村落的适龄孩子,离家远的孩子住的是学校宿舍十多人的大通铺。

站在教学楼走廊里的一年级小女孩素素(化名)穿着大一些的衬衣,散着头发,怯生生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腼腆地说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她有啥心愿,她眼里闪过一丝期待一丝担忧,沉默良久,说:“我喜欢读书,想一直上学。”老师道出原委,她家属于特困家庭,父亲生病、母亲智障,为了照顾父母和弟弟,她曾几度辍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书籍和知识就是养分,是他们的期待。“两层教学楼和操场虽然是新建的,但课桌已经用了很多年,不少都是摇摇晃晃勉强使用。此外,孩子们所需的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也很少。”一位老师说,孩子们的心愿,是寻求爱心人士筹集80套学生课桌椅、一些课外书籍以及钢笔等学习用品。

本报


“快乐之家”的智障孩子:盼望收到幼儿绘本和文体用品

“快乐之家”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西街社区,每周四,有近20个智障孩子在这里活动,他们的家境都很贫困。5年来,这些家庭在“快乐之家”“抱暖取暖”,互相支持帮助,原本自闭、胆小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社区干部和居民的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记者走访中,“快乐之家”的孩子家庭,大多都是一家人一起照顾看护孩子,父母只能偶尔打零工赚取生活费,有的孩子还要定时吃药治疗,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给孩子买礼物。六一快到了,一支羽毛球拍、一副跳棋、一双运动鞋等物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要照顾智力残疾孩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销。“我家小蕊可喜欢打羽毛球了,就是没钱给她买羽毛球拍。”小蕊的爸爸说,每次在小区里看见别的邻居玩羽毛球,小蕊都要激动地上去蹭着玩一会儿,邻居们也都很善良,总会借给她玩。自闭的小勇有一次在邻居家看到有水写的毛笔和字帖,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家里买不起,他一直惦记着。

胜利西街社区主任张俊莉说,社区实在是经费紧张,每次孩子们来活动的时候,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书籍和居民们送来的玩具。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支持这些孩子,捐赠羽毛球拍、跳棋、篮球、皮球等文体用品的话,孩子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还有好几个孩子,尽管不能正常上学,但是对知识的渴求都很强烈,每次在“快乐之家”看的书都舍不得放下。他们尤其需要字比较大一点、带拼音或图画的绘本,或者是低幼年龄段的唐诗宋词,方便诵读。

本报记者 张婉


往届回访:他们还好吗?

成成和一个家庭结了对子体验小学生的生活

5月20日上午,记者回访了本报2015年“圆百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参与者之一,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西街社区的患病男孩成成。

成成今年10岁,身患血液病,和妈妈寄住在太原市军民路一个出租屋里,靠低保金生活。一见到记者,他就热情地叫“阿姨”,招呼记者坐下。成成的妈妈王女士看着明显消瘦了许多。

身患重病多年,有人来看望,成成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因为吃药有点儿发肿的脸蛋,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带着柔和的光。“去年参加了《山西晚报》举办的六一圆梦活动,孩子回来念叨了好久,说什么时候再能参加就好了。”王女士说,不仅因为参加活动得到了好多礼物,成成还和其中一家爱心人士家庭结了对子,双方互加了微信好友,前一段时间成成受邀去对方家孩子的学校体验了一上午的学校生活,把他高兴坏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跑步,第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课,真好啊!”成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一脸向往。遗憾的是,因为重病缠身,成成没办法圆上学的梦,只能在家里由妈妈利用有限的书本教他一些知识。

这次和本报记者一起到成成家回访的,还有去年看望过他的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4位志愿者都是中北大学的学生,她们特意针对成成的情况,提出以后定期来他家里辅导他学习,陪他做游戏。“看,姐姐还带来了彩色蜡笔和画纸,今天我们来一起画画怎么样?”其中一位志愿者王海珍拿出彩笔,成成一看眼睛就亮了,立刻坐下来认真地画起来。向日葵、田地、车库,他还把自己的画作起名为“城市和乡村”。

见家里来了这么多人,成成的情绪高涨,央求妈妈要和志愿者姐姐们玩一会儿羽毛球。挥拍、扣杀,成成的手劲还挺大,手法越来越娴熟。“其实一年来,他都复发过好几次了,最近身体才好点。”王女士偷偷告诉记者,成成的病因为没钱治疗一直反复发作,只能靠每天吃药维持着,今年年初大出血,住院好一段时间,当时她真有点扛不住了。“能开开心心地过一天,就是幸运的事。”王女士说,要不是《山西晚报》的帮助,成成不可能认识那么多好心人,还得到各种帮助。

本报记者 张婉

作者:刘聪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贫困儿童 孩子 儿童节 山西 慈善捐助 倡议 心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