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甘肃:聚焦贫困县域 探索扶贫路径

2016年06月20日 10:05 |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段翠清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甘肃省深化“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主攻方向,是甘肃省努力做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主要战略部署。

华池县作为甘肃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战略模式的基础上,依靠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的红色旅游文化氛围,紧紧围绕能源强县和产业富县的两大战略任务,并依据自身特色、优势和短板,制定出“1+20”精准扶贫攻坚方案,促进本地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华池县在促进本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能源资源开发的情况下,还不忘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先后投入资金建设了南梁镇高台村万亩苗林基地、山庄乡新庄山万亩苗林基地、紫坊乡刘坪村生态移民点、华池县“三水汇源苞”工程项目、元城镇东山峁苗林结合培育示范点等项目工程,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群众用土地入股,企业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护,并出资雇佣农户栽植苗林,其产生的利润再按一定比例分红给农户,栽植的苗木既改善了当地的局部小气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生态移民点的建设不仅解决和改善了该地区基本生活问题,还恢复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其独具特色的“三水汇源苞”工程项目将天上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地面汇流积蓄在微型水库中,再通过输水系统把水输送到“农脉水池”中,通过处理后,再输送到农户或农田、供人畜饮用、灌溉农田,使得该地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佳。这些项目的实施,即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华池县在扶贫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华池县绿色扶贫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苗林项目在个别地区也初具规模,“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效果也已初见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庆阳凯源苗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华池县的产业绿色扶贫发展模式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覆盖面较小、农民重视程度不够、可持续性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使华池县的绿色扶贫之路可以持续不断地得以发展下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提升:

一、 增强生态保护建设方案,注重农村环境的治理

目前,华池县在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中基本是以单一的苗林项目工程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在进一步促进苗林项目发展路径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和引进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 注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建设工程效应的可持续性。华池县应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体制创新、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法、补偿对象、补偿制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和完善,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不会受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让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持续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 增加科技力量的投入,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注重对农民再教育的培训。目前,就华池县万亩苗林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苗木的栽植,还是苗林的管理都是以政府和科技人员为主,农民起不到关键的作用。应加大对农民再教育的培训,提升农民的专业水平,使农民在苗林项目中担当一定的责任和技术管理,这样既提升了农民投入生态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又使得农民拥有一技之长,增加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和生态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在扶贫创新中实现从贫穷走向富裕

刘进军

改革开放以来,华池这片红色的土地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华池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变迁,根本动力是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在全县开展“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主题实践活动。干部直接住进贫困户,当好“五员”,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当好“宣传员”,解决群众“不相信”问题。二是当好“辅导员”,解决群众“不主动”问题。三是当好“协调员”,解决群众“不自信”问题。四是当好“服务员”,解决群众“急难”问题。五是当好“指导员”,解决群众“发展慢”问题。通过干部住户,提高了干部思想认识,改变了群众生活习惯,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创新扶贫管理方法。在做好大数据平台管理的基础上,严格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对照县、村、户三级脱贫验收指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确定脱贫攻坚项目清单,真正做到平台管理“八个准”,确保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准用好。

三是创新扶贫发展模式。多年来,华池县坚持不懈地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抓实干。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文化扶贫、草畜扶贫、金融扶贫、项目扶贫、劳务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使全县的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有力地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四是创新扶贫政策设计。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方案出台后,华池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讨论研究,按照“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的总体要求,结合贫困实际,制定了《华池县“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统筹安排,脱贫攻坚。

五是创新扶贫项目管理。按照“阳光、高效、惠民”的管理要求,积极发动乡村干部和群众参与实施扶贫项目。项目实施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严把项目建设标准,严格验收标准。重点项目,确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指导项目实施。所有项目建成后,都要组织相关业务部门逐项逐户进行验收核对,杜绝了缺项漏项现象的发生。

六是创新扶贫资金管理。对扶贫资金管严管细,严格实行项目报账制、物资统一采购制、资金拨付“一折通”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和竣工审计制等各项制度,对投资大于10万元的工程类项目由县乡共同负责。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

(作者:甘肃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

编辑:吴静怡

01 02 03

关键词:甘肃 贫困县域 扶贫 一号工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