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述评之二

2016年06月28日 09:1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因地制宜

广泛吸纳群众智慧地方经验

扶贫攻坚的战线,分布在全国25个省区市、288个市、2191个县、441707个行政村5575万群众当中。与会常委、委员们提出,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扶措施要与每家每户致贫的实际情况结合制定。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近一半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并且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当地民族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已经形成了经营农家乐、出售土特产、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邵琪伟常委提出,要注重发挥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在扶贫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

李冬玉常委带来的陕西经验,印证了特色产业扶贫的优势和能量。洛川县曾是有名的陕北穷县,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63元提高到2015年的12987元。宜川县落窑科村99%的耕地种了苹果,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84元提升到2015年的4万元。“苹果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脱贫一大片,昔日的‘穷窝窝’成了今天的‘金钵钵’。”李冬玉说,“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既能稳定脱贫,又能保障不返贫;既能带动脱贫户致富奔小康,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助力脱贫的有效措施。”牛汝极常委提出,“国家应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议将中央、地方财政相关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向电信、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电商建设。”

精准识别

根据实际制定差别化政策

通向富裕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找准方向勤劳致富;造成贫困的原因却有很多——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因病因灾因学、缺水缺土缺劳动力,不一而同。真正实现全面脱贫,必须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找准病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政策。

农工党中央对全国3067户贫困家庭的调研得出,因病致贫户占比高达61.1%。“数据表明,疾病是造成致贫返贫的最突出因素之一,应通过医疗公共品供给侧的改革,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陈绍军常委提出,要把健康扶贫纳入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加大医疗卫生供给,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有效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用精准保障为民生“托底”。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贫困面积较大、程度较深的地区。凉山彝族地区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的“直过区”。针对这一地区实际情况,赖明常委提出,在不断加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加大中央、省的“输血”力度的同时,重点通过教育扶贫斩断“穷根”。“扎实在民族地区实施15年免费教育,做好学前汉语、幼儿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开办内地彝族班或高职学院,鼓励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彝区任教,同时注重发挥双语广播的宣传教育效果。”

对于生态恶化、“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应当坚决施行易地搬迁。陈章良常委提出,易地搬迁应遵循“整村推进”的原则,避免搬走六成建档立卡户、留下四成非建档立卡户继续坚守原地滑向贫困的局面。“要将计划搬迁的同村非建档立卡户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享受政府贴息贷款。同时安置房的建筑风格、面积设计等也要多样化,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群众、不同生产要求群众的差异化需求。”

陈际瓦委员提醒在需要易地搬迁的对象当中,还有一些因戍边需要而不能迁走的贫困群众,需要国家给予更多关注,制定差异化的扶贫脱贫方案。“可在边民生活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同时准许他们在开展边境贸易方面拥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全面脱贫一个也不能少,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的群众,也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