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让一方水土幸福一方人

甘肃省清水县易地扶贫搬迁故事

2016年07月12日 15:39 | 作者: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走出孤岛

夏至,一场公祭伏羲大典过后,甘肃天水地界渐渐恢复了平静。上古之神伏羲和轩辕在这里留下的传说至今仍滋养着一方人。天水算是甘肃难得的水草丰美之地。6月23日,车行六盘山区,山路时有颠簸,覆盖着山体的丰密植被却将炎炎夏日屏蔽在外,自成一派清凉。

渭水东畔,白云高远。农民李永安的家就在云天之下、被层层梯田环抱着的川道里。

记者到达时已是下午。拔地而起的陇原村庄,令人有移步江南的错觉。一排排青瓦白墙、统一格调的二层小楼整齐清爽。再看屋后梯田半山腰的土坯房,似隔两个世纪那么远。

这里是清水县赵尧村。在省里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份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区名单,清水县赫然在列。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137个自然村被列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搬迁集中建点安置计划,456个贫困群众纳入分散插花安置计划。

特困,首先困在地理条件上的绝望。

“我从来都没想过光景能这么好。”扶着小楼阳台上雕花的栏杆,李永安极目远眺之处,是田野、公路和行道树。

他原先的家在山里,山大沟深,水、路均不通,“大人好说,最痛苦的是娃娃,上学要摸黑走四五里山路”。村民们最怕过雨季,出入都麻烦。本地人嫁娶一般不超过25岁,但外面的女孩嫌条件差不愿嫁到赵尧村,本村的女孩但凡有机会出去的,都不愿意回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彻底解决困难村困难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六难”问题。根据搬迁政策,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在农村建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非建档立卡户建房面积原则上户均不超过125平方米。

走进一个两层小院里,40多岁的张银娥正在忙

家务,客厅的大理石地砖擦得明镜似的,厨房里是光洁的炊具。

曾经,洗衣服是她最头疼的事。因为没自来水,挑的水只够吃喝,下雨时,张银娥要迅速将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搬出来接满雨水才敢洗衣服。在原来的“家”里,上有公婆、下有儿女要照料,这个爱干净的妇女实在没法太讲究卫生。

王亚红年轻靓丽,是村里少有的时尚达人。她原先在北京和江苏打工,有了两个孩子后,更愿陪着家人过安定小日子。她用太阳能、自来水洗澡,沼气炉烧饭。厨房地上躺着从院门外的小菜地里新摘下的蔬菜。客厅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对小儿女的合影。孩子就在村里上学,做广播体操时,在露天的操场上,家长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

“在山上像一个孤岛。”王亚红说,原先除了孩子,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从2005年开始,清水县加大了扶贫移民力度,通过“整村搬迁、梯次搬迁、城镇安置、村组合并、项目整合”五种搬迁模式,31个村子2852户、1.37万人搬出了深山,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不足3平方米的坍塌土房,变成了现在2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得益于这股春风,赵尧村全村70余户实现了整体搬迁。到今年年底,全县还将有40个村庄、2754户、1.35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编辑:薛鑫

关键词:甘肃省清水县 易地扶贫搬迁 小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