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维米尔《织花边的少女》:柠檬黄、淡蓝和珍珠灰的和谐

2016年08月04日 11:2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幅大名鼎鼎的作品出自十七世纪的荷兰大画家维梅尔之手。画中人物专注的神情以及用浅灰背景提色的手法都堪称经典。


乔纳斯•维梅尔(Johannes 或 Jan VERMEER) (台夫特,1632年— 1675年)


QQ图片20160804105649


乔纳斯•维梅尔(Johannes 或 Jan VERMEER) (台夫特,1632年— 1675年)《织花边的少女》,法语名称:La Dentellière 画家晚期作品,创作于1669年—1670年间 贴在木板上的画布油画 高:24厘米;宽:21厘米 巴黎威斯•布洛库尹增拍卖会拍得,1870年 M.I. 1448 铭文 左下角签名字样:IVMeer(重叠交叉排列的IVM字样)


道德礼仪与日常生活

画中的女子一看便知属于维梅尔出生地——台夫特(Delft)的小资产阶级,她正全神贯注于手中的花边活计。女子在缝纫台上摆弄着纺锤、别针和绣线。左边缝纫包的色彩十分绚丽,里边可以放置各种缝纫用具。花边活计是荷兰文学和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的表现主题,是用来表现妇德的传统方法。近景中的那本小书为圣经无疑,这更增强了画作的道德和宗教寓意。但正如维梅尔的另一幅著名作品《倒牛奶的侍女》(la Laitière)(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一样,这幅画也带有日常生活的深刻烙印,吸引着画家。维梅尔钟情于观察身边的生活用具,并将它们放入自己的作品当中。


QQ图片20160804105636


温情流露的私生活

作品小巧的外观(是维梅尔尺寸最小的画作)和画中人物的居中安排带来一种惬意的舒适感觉。维梅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不同的画面层次重现肉眼观察物体时所特有的视觉变形效果。正因为如此,少女手中聚焦了众人视线的花边就以极度细致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少女指间那根纤细无比的白色绣线。相反,当我们稍稍远离视觉中心点时,画中物品的轮廓就变得模糊起来,尽管它们处于近景位置。缝纫包中露出的白线和红线有着截然不同的细致度,这恰恰是近似抽象手法的精妙之处。以点画法绘出的帷幔采用了纯色,也是模糊视觉效果的组成部分。


QQ图片20160804105623


光线中的诗意

虽然画中人物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其实观者并无法真正进入织花边女子的世界:帷幔、缝纫包和花边活计,以及那一方小小的缝纫台都把观者和画中少女相隔两个世界。维梅尔作品中的这种“静谧的诗意”,令画中人物仿佛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温柔明净的丝丝光线轻柔地摩挲着画中的物品。这件极具代表性的绘画珍品色彩和谐,令大师梵高(Van Gogh)也为之倾心。他在1888年寄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描述了“柠檬黄、淡蓝和珍珠灰的和谐”之美。印象派画家雷诺阿(Renoir)则将这幅1870年来到卢浮宫的《织花边的少女》视为世界上最动人的画作,可与卢浮宫的另一藏品——华托(Watteau)的《朝圣西苔岛》(Pèlerinage à l'île de Cythère)相媲美。


编辑:陈佳

关键词:维米尔 《织花边的少女》 柠檬黄、淡蓝和珍珠灰的和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