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志强:艺术人才重“艺”更要重“德”

2016年08月31日 09:24 | 作者:王志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艺术犹如一面镜子——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和“认识自己”。艺术人才作为创作主体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格调品质,艺术创作能否发挥积极的精神引领作用,这对整个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人才是关键、队伍是基础。艺术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不过,当前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如艺术人才培养资源供需失衡、培养资源分布不均、培养层次结构不尽合理、培养机制不健全、艺术教育办学秩序混乱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对艺术教育投入扶持力度不够等,亟待得到进一步重视和解决。

近年来,中国的文艺创作虽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催生出诸多乱象。例如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急功近利、趣味低俗、抄袭模仿、跟风扎堆、快餐式消费、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这些乱象在本质上就是艺术的审美性让位于商品性、社会效益让位于经济效益的反映,文艺界被资本“绑架”了,部分艺术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淡化了。比如,近期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节目中,就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这一现象进行报道和批评,点名批评多部影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

对演员来说,天价片酬往往被认为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不看重自己参与的作品能否成为精品,把参与艺术创作只看成一次商业交易,忽视天价片酬对我国影视行业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话,那就会失去了艺术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一些艺术创作方在金钱面前步步妥协,认为只要花大价钱请到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靠“豪华的明星阵容”、“养眼的小鲜肉”,“颜值逆天”、“青春美艳”的俊男美女明星吸引观众眼球,把获得巨额经济收益看成最终唯一目的,从而恰恰忽视了艺术创作规律,忽视了艺术创作中应当保有的艺术水准、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底线。这样做无疑就是将文艺创作出发点和归宿仅以市场为指向,制造出一批失去精神引领作用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文艺创作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正本清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创作只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才能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重视和发挥艺术的社会效益,最核心的就是要求艺术人才除了专业素质过硬以外,同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德艺双馨,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艺人才培养工作,尊重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开展科学管理,逐步增加培养资金投入,重点表彰具有良好道德艺术修养、文艺创作成就突出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艺术院校要将艺术人才的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并举,特别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文艺院团中老一辈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从德艺两个方面言传身教培养文艺新人;加强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和深度交流。各级政府、艺术院校、文艺院团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队伍,大力推动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艺创作,生动表现社会生活,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传媒艺术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志强 艺术人才 文艺创作 天价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