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探秘三星堆

2016年09月06日 11:18 | 作者:米艾尼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二号祭祀坑

8月14日,一号祭祀坑的回填刚刚完毕,辛苦了近一个月的考古队正准备收拾行装返回驻地,工地上又传出了惊人的消息:在祭祀坑东南二十多米处,砖厂工人取土时又挖出了铜头像。

这次的锄头在砖厂民工杨永成、温立元手中。他们在距地表1.4米深的泥土中,一锄就挖到青铜人面像的额部,“砰”的一声,刨开一看,满布铜锈的人面像的眼睛、鼻孔出现了,青铜罍(lei读“雷”音)的口沿也露了出来。

由于砖厂民工在一号祭祀坑见过这类器物,因此意识到又是一坑“宝物”即将出土,便立即报告考古队。经发掘清理,二号祭祀坑的器物比一号祭祀坑还要多。

在这个长5.3米,宽2.3米的土坑中,铺满了六十多根象牙,象牙下层是满满一坑青铜器,还有玉石器等。二号祭祀坑总共出土金、铜、玉、石、骨器一千四百余件,海贝约四千六百枚,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二号祭祀坑中出土器物那些神秘怪诞的造型。

人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件体量巨大的青铜器物,它与众多的其他器物杂乱地垒压在长方形坑里。这件造型奇异的器物当年被埋入坑中的时候,曾经历过人为的损毁。考古者将它命名为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面具中的最大者,高65厘米,宽138厘米。最令人惊异的是,它的双眼竟成圆柱体形状,凸出于眼眶以外16厘米,双耳斜上直立于脑际。现在人们常根据这件面具的造型,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而古蜀人制造这个奇怪形状的面具是何用意?不得而知。

“纵目”倒是见于古蜀国的零星史籍记载。《华阳国志·蜀志》里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纵目,可能是指眼睛凸出眼眶。三星堆出土的其他面具都是这个造型,可能反映了古蜀人特殊的审美观。但是像青铜纵目面具两只眼睛呈圆柱体凸出眼眶,甚至超过了鼻子,这样的造型太过离奇,难道古蜀人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

通观整个面具,眉尖上挑,眼睑斜长,嘴角深长上扬,流露着似有似无的微笑,愈加让人感觉神秘莫测。

三星堆共出土了20多个青铜面具,即便是相对合乎比例的面具,造型也非常夸张。这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甚至可以说不符合地球人的形象。倒是现代科幻作品中大眼睛外星人的造型,与这些面具有几分“神似”。有外国媒体乃至科学家猜测,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

从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也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第一个金面罩出土于一号祭祀坑,是一片褶皱的金皮。此前在中国的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出土过类似黄金器物,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将其挖出来时,一时不明所以。待到二号祭祀坑发掘,4件戴有黄金面罩的青铜像出土,这才明白第一个金面罩究竟是何物。

费解之处随之而来。金面罩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倒是在古埃及的墓葬中常见。可是古埃及的金面罩是给死去的法老用的,古蜀人给青铜人像戴上金面罩,又是什么目的?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发现的青铜树,则让人由衷赞叹古蜀人的青铜工艺。

二号祭祀坑总共发现了六棵青铜树。数千年掩埋地下,这些枝叶纤细、精致无比的青铜树多已损伤。一号大铜树还可以比较完好地修复。

一号大铜树残高396厘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在每层三根枝条中,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

即便放诸今日,制造如此复杂的金属艺术品也非易事。而数千年的青铜器物,多是比较规整的几何形状,这样才便于铸造。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算得上同时期最先进的青铜工艺。青铜树则是其巅峰之作。

这一大批器物,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神秘怪诞,填补了中国青铜艺术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把巴蜀文化上限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段渝认为,从文化内涵上看,1986年以前所提出的三星堆文化概念,人们通常把它作为早期蜀文化看待,还认识不到它是一个古代文明。1986年发现两个祭祀坑后,用大量实物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也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辉煌的古蜀文明正是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

但是,就像二号祭祀坑挖掘出大量文物,也带来大量难解之谜一样,人们对三星堆文化了解得越多,就越是发现更多不了解的地方。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6

关键词:三星堆 三星堆祭祀坑 三星堆遗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