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延安精神的由来和体现

2016年09月08日 16:09 | 作者:李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60908001-zx9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革命战争年代,各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建设等经验的积累,形成了带有体系的观念和作风,即后来概括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C20160908005-zx9

陝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右)与副主席李鼎铭在一起


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民主政治

实行民主政治,是陕甘宁边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步工作是进行由乡到边区议会的选举。边区的民主选举并没有因为全国抗战的爆发而停止进行。凡居住在边区年满16岁的民众,“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有许多创造,采取了投豆、画圈、画杠、燃香在纸上烧眼等办法。到1937年10月底,乡、区、县三级选举完成,有70%的选民参加了投票。12月选出500多名边区议会(1938年11月改称参议会)议员,进而组成了边区政府。

边区贯彻执行“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召开,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在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1/3,当选的边区政府委员徐特立(共产党员)立即声明,请求“退出”,得到大会的赞同和同意,并按原选得票多少,递补了一位非党人士,使边区政府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人数完全符合“三三制”原则。

李鼎铭先生是一位热衷于陕甘宁边区建设,积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人士。面对抗日根据地所遇到的严重困难,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正好切中了边区内兵多粮乏、政繁赋重的现象,大会以165票多数通过并交政府速办。1941年12月6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精兵简政》的社论,认为精兵简政“不仅在解放区,即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是非常恰合适宜的主张”。要求全党普遍地执行精兵简政。这样,精兵简政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工作之一实施起来。同时,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还开展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三制”等民主政治方针的实行,使边区各级政权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毛泽东曾总结过陕甘宁边区的“十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是对陕甘宁边区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和热情称赞。朱德总司令也写诗赞颂当时的党政军民关系: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编辑:秦云

1 2 3 4

关键词:毛泽东 延安精神 陕甘宁边区 陕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