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文物中的中秋故事(续)

2016年09月15日 08:54 | 作者:林皖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明代白玉兔形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白玉兔形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玉嵌宝石卧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玉嵌宝石卧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青玉兔 山东刘台子西周墓出土

西周青玉兔 山东刘台子西周墓出土

物中看玉兔

公元前3000年的殷商甲骨文中, 便有了“兔”字和关于兔子的记载;而因吉祥、长寿、多子等象征意义的存在,古代所留存的兔文物也颇为常见。

据了解,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兔当属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其属于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年。该玉料受沁呈黄白色,饰件由兔形的上部和榫形的下部组成,兔呈伏卧状,但无足部表现,嘴前伸,耳朵向后伸,背部呈弧形上凸,尾巴不似兔子反若鱼,上翘分叉;榫部长条形,上面对钻成四孔。

无独有偶,在河南安阳殷墟殷王武丁配偶妣辛的墓穴中,也已出土公元前12 世纪前半叶的玉石像兔殉葬品;而在西安茂陵博物馆的展出品中,也藏有在东汉时就出土的远古陶兔。而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8出土的西周兔尊造型独特,形象生动逼真,是晋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就题材而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明代定陵孝靖皇后的棺内,曾出土有一对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其现藏于定陵博物馆。该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中,兔子直立,双耳上竖,玉色青白细润,以红宝石嵌饰双眼,两前爪抱杵作捣药状,下有臼,兔身上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

以玉琢型为兔,在文物中常见。流传后世的玉兔文物,以青玉和白玉材质的颇多,商周时期青玉兔较多,自汉魏始,白玉兔渐渐多起来。现藏济阳县博物馆的西周青玉兔,通体扁平,圆眼,分嘴,有鼻,头前伸,耳后展,曲身弓背,屈肢蹲踞状,出土于山东刘台子西周墓。

除此以外,以兔为纹的文物也很常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宫镜则颇有特色。由于唐以前铜镜多为圆形或方形,唐代采开始流行花式镜,因此,菱花形为其中最具特色者。其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镂空为镜钮。一侧为嫦娥振袖起舞,另一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作跳跃状。

除出土文物意外,在中国民俗中最典型的就是“兔儿爷”。老北京人也称其为“长耳定光仙”。

“兔儿爷”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的一种节日物品。其以泥为料, 精塑彩绘, 兔首人身。旧日的北京,过中秋节必供“兔儿爷”。明人纪坤说,“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最早兔儿爷是用作祭祀用品。 民间以此象征月中玉兔, 祭拜之以祈求福祉。

到清代以后,兔儿爷的功能渐由中秋祭月转变为中秋玩赏之物,更添了些生活的情致。兔儿爷的形象开始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逐渐人格化,其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民间艺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身披盔甲战袍的武士,背插纸旗或纸伞。还有的骑着麒麟、大象等各种猛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骑虎的兔儿爷也是最古老的经典设计。正如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所说,“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 有甲骨而带寿旗者, 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 小者尺有余, 其余匠艺工人无美不备, 盖亦谑而虐矣。”

到如今,最初严肃的中秋祭月拜月仪式,已逐渐被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所替代。但是,人们对于玉兔的喜爱,依然如旧。文/林皖清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文物 中秋故事 玉兔 传统文化 兔儿爷 文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