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王绵之,把中医送上太空

2016年11月15日 10:24 | 作者:张杰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分享到: 

smsb2016111522p38_b

王绵之(左)与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

人物小传: 

王绵之,(1923~2009),中医世家第19代传人,国医大师

“看到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就不禁想起老师王绵之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疗院长晏军教授说,王老是把中医领进太空的国医大师,将最古老的中医药学和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喜结良缘”。讲起跟随王老学习医术的那些年,晏军的眼中不时泛起泪花。

方剂学的奠基人

王绵之教授是南通“王氏医术”的第19代传人。父亲王蕴宽一直教导他,“医生必须要懂药,要识药性,会认药,知药味,一尝便知是对是错”。于是,王绵之15岁开始随父背诵汤头本草,研读中医典籍,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培训一年,后留校任教。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中医方剂学在他手中逐步成型、成熟,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教育一直是王绵之亲力亲为的事。他说,成为名医,不能单纯看看病或写写书,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要会传承,这是责任。王老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对晏军等弟子的教学力不从心。手术前一天,晏军去探望老师。王老拉着他的手说:“放心,怎么着我也得等你毕了业再去见马克思。”晏军当时就流泪了。

几千年来的中医都是靠师承学习,方剂学科的建立,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方法,为采用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审阅,到方剂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建立和建设,全国方剂师资高研班的讲课,无不倾注了王老的大量心血,他集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整套中医方剂教学法。王老还把祖辈相传的秘方“王氏保赤丸”捐献给国家,为全国小儿解除疾苦。

太空养心丸,美俄高度关注

2005年起,王绵之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为航天医学把脉。载人航天领域一直有三大医学难题:

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钻研、试验,王绵之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对飞行后身体恢复保健调理进行摸索,精心组方,进行中药调理。 

晏军解释说,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人的适应能力、应激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人体要达到最佳状态是很难的。中医讲究“平”,尽量使各个器官之间能够很好合作,互相补充,可以增强航天员的体质,让他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得到提高。2008年,王老为航天员的求平调理研发了一个全新的成果——“太空养心丸”,航天员在准备阶段和飞行阶段都在服用这个药。 

“出舱的一瞬间,国外很多航天员都是被搀扶着出来的,有的甚至被抬出来,而我国的航天员却无一例外是自己走出来的。”晏军说,王老的成就让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的独特优势显现出来。经国家航天中心监测,神舟六号航天员“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员存在明显差异……没有明显的受到重力变化的影响”。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显示出的独特优势,也引起了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

三大精神受用终身

王绵之对晏军的影响很多,特别是传承下来的“三大精神”,使晏军受用终身。 

严谨的治学精神。虽然是中医大家,但王老对西医并不排斥。他有个小本子,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各类化验指标的数据,经常拿出来翻看。“老师年纪大,眼神不太好,每次都要戴上眼镜,凑近了看。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晏军说。 

平和的态度。晏军回忆说,王老平易近人,对待任何人都抱着平和的态度。看病时,他总是面带微笑,还不时说着幽默风趣的话,使病人和学生在精神上轻松、愉快。很多病人进了他的诊室,听他聊上几句,精神压力解除了,好像病痛也轻了些。晏军传承了老师的这一精神,更传承了王老的“王氏招牌仪礼”。“微笑”、“态度温和”、“看到他心里暖洋洋的”是患者们对晏军评价的高频词汇。 

用最少的花销解除病痛。王绵之用药灵活,价格低廉。晏军说,曾经有个同门的小孩半夜高烧,去急诊输液也不见好,便抱来找王绵之。王老很快便开了方子,用了清热解毒、消食导滞的药物,三副药就给孩子解除了病痛。受老师的影响,晏军在行医中也对病人随和亲切,尽可能减轻病患负担。▲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医上太空 王绵之 太空养心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