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辽宁去产能"多余"几万职工 转岗再就业准备好了吗?

2016年12月09日 11:01 | 作者:刘洪超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去产能、保就业”,两道题必须一起做

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担责,完成任务不打折扣

辽宁省调兵山市,是一座因煤而设的县级市。全市25万人口中,铁法能源公司的职工及家属就占了2/3。今年10月31日,公司正式关闭大明煤矿,完成了年内减少180万吨产能的任务,涉及安置职工2593人。

54岁的张志伟就是其中一员,1982年老张在辽北技师学院毕业后来到铁法能源公司,在井下一干34年。10月份集团开了职代会,宣布转岗再就业的国家政策。像老张这样5年内即将退休的职工,可以内部退养,由公司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他们缴纳社保。11月1日,辽宁省正式启动去产能企业的人员安置工作,老张很痛快地跟公司签了内退协议。

“国家政策给兜底,生活没问题。再过不到两年,我就能正式退休,从社保领工资,每月能开4000多块呢。我懂设备维修,这些日子好几个私企老板打电话来聘我。先休息一阵子,来年再说也不迟。”对提前退休,老张并不气馁。

“内退人员的签约正在有序进行中,对青壮年职工的岗位技能、转岗意愿和培训意愿正在做统计,以便做出相应安排。”铁法能源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辽宁省人社厅失业保险处处长赵长文介绍,今年全省须化解钢铁产能任务602万吨,化解煤炭产能任务3115万吨,所涉及的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用工形式比较灵活,职工安置压力不大。“重头在省属3家煤炭企业:阜新矿务集团、铁法能源公司和沈阳煤业集团。3家企业需安置3.5万人,任务可不轻。”赵长文说。

“辽宁经济整体下滑,钢煤过剩产能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人员安置分流的难度更大。”渤海大学经法学院院长张满林认为,人员安置难,难在两方面:一是企业通过内部转岗、转产安置员工的空间在变小;二是企业中有能力自谋营生的职工大多已主动寻找出路,留下的多是自主择业难度大、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竞争力弱的职工。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不能倚重市场来解决相关企业人员的转岗就业,政府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担责。

“特别是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企业兴、城市就兴;去产能政策会深刻影响这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辽宁省人社厅厅长杨忠林认为,保就业的措施一定要预先筹划、同步跟进,不能有任何折扣和迟缓。

编辑:梁霄

关键词:职工 企业 人员 转岗 煤炭 产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