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媒体评校园欺凌:需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

2016年12月15日 09:41 | 作者:王楷 孙莹 |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王楷 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长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规则的意识尚未充分建立,经常由于冲动受到各种伤害。学校、家庭、社会,应如何共同努力、构建呵护孩子成长的安全网?

在一段网络曝光的视频中,三名少年群殴六年级男生小东的情景叫人唏嘘愤慨。脚踢、殴打、砖砸,被打者昏倒在地,施暴者仍不收手。这些未年人暴力相向的程度,让成年人都难以置信。

施暴者:“我去,打傻了。爽不爽,来!”

被打者小东的母亲:“这个村我们肯定不待了。我们外地人能到哪,肯定都和这差不多。”

十四岁的常某是施暴者之一。他的父母也是外来务工人员,他母亲向记者说,“网上有打人视频的时候,他自己去自首了,也没和大人说。”

记者:“他还想上学吗?”

常某母亲:“想上,辍学十多天就想上学。”

其实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暴者,未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受害者。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赵颍说,事情一旦踏出这一步,就成为“涉罪”未成年人,他的学业肯定中止了。有可能轻则取保候审待在家里,基本上处理完后一年也过去了。他就只能留级或者转校,重一点情况就一直待在看守所。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而这些案件的缘由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些小矛盾。

徐小辰是江苏吴江某中学初一学生,他说,有些同学让人“不舒服”的行为,往往是摩擦的导火索:“同学之间有时候吵到一个地步,再好的朋友也会动手。比如我在旁边好好的看书,人家突然过来,刚洗完的手,冰冰的,我说你干嘛啊,他说你不服啊,然后就争起来。”

校园里的拳脚相加亦或精神孤立,如今并非个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受害孩子的忍气吞声,恰恰助长了校园“小霸王”们无法无天的气焰。由中华女子学院发布的调查显示,不会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8.9%;52.6%的学生认为,遭遇侮辱打骂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尽管性质恶劣,但现实中由于受害孩子一般伤势较轻,施暴者又是未成年人,因此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来处理。犯罪成本低,法律干预机制落后等原因,也导致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校园 学校 欺凌 家庭 中国之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