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吴雨初:独一无二的牦牛博物馆

2016年12月15日 15:59 | 作者:吴雨初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藏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在最早的拉丁文中含有“智慧之神寓所”之意。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各地的国有和民间博物馆方兴未艾。除了综合性博物馆外,也出现了一些专题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成为更多民众的文化选择。

在牦牛博物馆最初的设想和筹建过程中,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建牦牛博物馆?我认为,牦牛的被驯化、被畜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被产业化、被精神化、被艺术化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独特传奇,这是一个极好的博物馆题材。牦牛博物馆是一个以牦牛为载体、表现牦牛与藏族关系、展示牦牛驮载的高原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很多人对牦牛博物馆还持怀疑态度时,最早理解牦牛博物馆的却是高原牧民。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博物馆”,藏文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这个词。我们给牧民介绍,这是一个“亚颇章”,意思是“牦牛宫殿”,他们马上就理解了。

藏北申扎县的牧民日诺、比如县的牧民才朋对我说,牦牛跟着我们几千年,我们养了一辈子牦牛,现在要为牦牛盖一座宫殿,我们支持!日诺给我们讲述了多年前为了防止雪盲,用牦牛绒编成眼罩的故事,他根据记忆,现场给我们做了一个牦牛绒眼罩。日诺全家人还一起捻线、编织、缝制了一顶牦牛毛帐篷,坐了三天车来到拉萨,将帐篷捐赠给我们。才朋开着汽车,装了一车与牦牛相关的生产工具捐赠给我们。

在我们看来,博物馆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应当是本地区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是自觉的历史动物,只有人类才会有意识地尊重自己的文化记忆,只有人类才会努力从历史的方位中来理解自己。

按照我们的设想,牦牛博物馆里应当有三头牦牛:第一头是“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就是从自然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牦牛的起源与迁徙、驯化与畜养、分布与特征等;第二头是“历史与人文的牦牛”,从牦牛与藏族的关系、牦牛在高原的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历史中的作用来展示;第三头是“精神和艺术的牦牛”,展示作为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的牦牛。

有人问牦牛博物馆能展示什么物件?镇馆之宝又是什么?博物馆不是古董店,也不是鉴宝所,从反映人类历史生活和文明进程的意义来说,所有藏品同样都是有价值的物证,所不同的是其稀缺程度和由此造成的市场价格。在西藏牦牛博物馆里有一堵专门请牧民垒砌的牛粪墙。可能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也没有把牛粪作为展品的。但牛粪作为牦牛产区历史上最重要的燃料,曾经温暖了世代牧人的生活,这不就是历史生活的物证吗?

在筹建牦牛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在牦牛产区进行了近3万公里的田野调查,也征集到一些非常稀缺的藏品。这些稀缺的藏品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它们真切地印证了牦牛与藏族的关系,是牦牛文化的象征,它们本身包含了遥远而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展品中,有几件牦牛皮毛制作的装瓷碗的碗套碗盒,年代并不久远,大约只有一二百年。一二百年前,西藏的交通运输极其不便、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景德镇生产的瓷碗要越过万水千山才能到达青藏高原,到达牧民的手中非常珍贵。当时,为了保护这个瓷碗,人们就用牦牛皮制作碗套,用牦牛毛编织碗盒,把瓷碗装在里面。这样一来,无论是外出放牧,还是旅行朝佛,都能保证瓷碗不会破碎。今天的西藏,交通、商业都非常发达了,拉萨的市场上可以随处买到价廉物美的瓷碗,反而这些牦牛皮、牦牛毛制作的碗套碗盒倒成了稀罕之物。

一位藏族诗人曾经写道:“雅鲁藏布江上的牛皮船,曾经是一个民族动荡的房间。”有一次,我们到拉萨郊区的俊巴村调查,看到那里的牛皮船。船一般是用四张牦牛皮缝制成的,是在没有桥梁的年代渡过江河的工具。最具喜剧色彩的是,二十多年前,县里给这个村分配了第一台拖拉机,因为没有桥梁,这台拖拉机居然是用牛皮船装载,渡过雅鲁藏布江运到村里来的。现代化到来的过程是多么有趣啊。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记录这个历史过程,而不仅是展示宝物。

我们为西藏社会发展而欢欣鼓舞,但需要保存以往历史生活的记忆,从而回答那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博物馆是公共性、共享性的文化机构。国外有一套资助博物馆的办法,我们国家也在探索试行,也会越来越完善。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是需要资金的,但博物馆本身是公益性、社会性的,博物馆不是交易所。即使是私立博物馆,也不能成为贩卖地。西藏牦牛博物馆现有的藏品中,大约有50%是当地人民无偿捐赠的,这在中国的国有博物馆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当我们看到来自牧区的百姓、来自乡村的干部,有的是一家四代人,甚至还有一位近百岁老奶奶坐着轮椅,来参观牦牛博物馆时,我们感到欣慰。因为能够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座博物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在牦牛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牦牛精神”: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

吴雨初 1954年生于江西,1976年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进藏工作,长期在县、地、自治区工作。1992年调回北京,曾任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2011年重返西藏,现任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著有《藏北十二年》《最牦牛》等。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吴雨初 牦牛博物馆 牦牛 牦牛养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