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1963年朱德的404元月薪都花哪儿了?

2016年12月19日 18:00 | 作者:陈威 | 来源:简笔划
分享到: 

【去世后,2万多元积蓄成为爷爷最后一次党费】

1937年,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获得大捷。当年,朱德接待了许多慕名来访的国内外人士,其中就有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之后,朱德与史沫特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史沫特莱回国后,写有《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1950年逝世前她曾留下遗嘱,要将稿费转交给朱德。国外有关机构将这笔稿费交给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

“1958年2月,爷爷接到中国驻德国使馆关于如何处理此款的请示,爷爷说:‘买自然冶金科学新书、化学新书寄回!’大使馆便用这笔稿费购买了大量国外最新科技书籍,全部分给各大图书馆和有关科研单位。从新中国成立,到爷爷去世,爷爷省吃俭用共积蓄了2万多元钱。在他去世后,奶奶让我协助她给中央办公厅汪东兴主任写了一封信,按照爷爷的嘱咐,将这些钱作为爷爷的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爷爷虽然没有给儿女子孙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比什么都宝贵的精神财富。”朱和平说。

640

康克清(左)和家人在一起

【康克清:他虽是个军长,却又和蔼可亲】

朱德的第一位夫人肖菊芳,是朱和平父亲的生母,于1912年秋天在昆明和朱德成亲。1916年,朱德参加蔡锷将军发动的讨袁护国战争,进军四川,驻守泸州。战事稳定后,肖菊芳从云南来到泸州,由于是怀孕之身,坐轿子走过了这段漫漫长路。到泸州后,肖菊芳为朱德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朱和平的父亲朱琦。

不久,肖菊芳得了类似赤痢一类的奇异热病,撒手人寰。为此,朱德非常悲痛,写下了“举案齐眉,颇自诩人间佳偶,离尘一笑,料乃是天上仙姝”的挽联。朱德一生曾写下了600首诗词,其中有一组“悼亡七首”,是当年专为肖菊芳写的,这也是朱德鲜有的抒发内心感情的诗词。

最后陪伴朱德的是妻子康克清,康克清告诉朱和平,他们是在1929年认识的,当时朱德已经是军长,她自己觉得“差距实在太大了”。

后来朱德给康克清讲他自己的家庭和经历:“起先,我不想听,但是他那缓慢沉着的话语,他那动人的经历渐渐吸引了我。我像听故事一样对他的经历感到有兴趣,不知不觉产生了想了解他的愿望,对他产生了新的感觉,认识到了他的许多长处。他虽是个军长,却又和蔼可亲,他担负重任,却又像个士兵,同他在一起,自己有种平等的感觉,虽说他比自己要大二十多岁,却是个难得的好人!”随后,康克清与朱德在长汀辛耕别墅结了婚。

【想帮老母亲却只能向好友借200元】

抗战期间,朱德作为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八路军总司令,和普通士兵过着同样的生活。他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共苦已几十年,愉快非常……我为了保持军队的良规,从来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

当他从自己的外甥许明扬口中得知他的两位母亲(生母和养母)都健在,已过80高龄,四川老家正值荒年难以度日时,心中万分焦虑,无奈之中,只能写信给他川中好友戴与龄(朱德当护国军旅长时手下的副官)借款200元钱寄到家中,并告知:“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将来亦如此。……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戴与龄接信后才知道,朱德连救助老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感动不已。当即筹足200元钱,送到朱德的老家。

1944年2月15日,朱和平的老奶奶朱钟氏(86岁)离世,朱德非常悲痛,为了表示悼念,他一个多月没有剃须,并写下了《母亲的回忆》一文,在《解放日报》发表。

朱德讲述:“我应该感谢母亲,她鼓励我以后走上这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为领袖的母亲开追悼会,党史上唯一一次】

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为朱德母亲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领袖的母亲开追悼会,这在我们党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送的挽联为:“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送的挽联上写的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1966年11月,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朱德的时候问他:“你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说:“我没能侍奉老母,在她离开人间时,我没有端一碗水给她喝。”朱德虽然没有像常人那样侍奉自己的母亲,但他却用另一种方式尽到了孝心。他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朱德 朱德诞辰130周年 朱和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