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回家路上的你 会不会也在担心“乡愁没了”?

2017年01月25日 17:10 | 来源:国是直通车
分享到: 

变化三:城镇化的供需模型变化,脱贫型流动向改善型、发展型流动转变。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国是直通车 储倩制图

虽然不是每个乡村都有机会圆大城市的梦,但是逆转已经悄然发生。数据还显示,2000年至2010年全国新增约2.1亿城镇人口,51%的增长在县级单元。“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也许不只是一句玩笑,县域单元正在替代传统的超大城市,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这一特征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小城镇的机会来了!”赵燕菁认为,城市间竞争正在从追求规模和成本优势的1.0时代,进入专业精细化分工的2.0时代。他大胆预测,在未来,散落乡间的宜人村镇将有机会和北上广深甚至国外都市进行分工,它们满足的可能是城市人群的周末休闲,可能是养老,也可能是滑雪或潜水等某一项爱好的功能需求……城市间竞争也将迈入“垂直细分、内容为王”的时代。

“风景+、生态+、文化+可能是未来中国城镇化最重要的路径。工业的高峰和扩张阶段已经过去了,有特色、有风景、有文化的地区价值越来越高”,李晓江指出,城镇化不是单一流向和单一目标的城镇化,它应有多种类型:大城市网络的优势在于多元,中小城镇则可发挥“乡情文化认同”、“专业化社群”的特色,“你用过去大规模征地拆迁,大拆大建的方式,肯定是要吃亏的。”

让农民参与、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来参与建设,李晓江认为,这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根本性、制度性的变化。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回家 担心 乡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