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一号文件",民主党派成员怎么看?

2017年02月08日 11:16 | 作者:张雯宁 |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分享到: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今年“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说了啥,有啥大礼?除了官方权威解读,民主党派成员有何评价和看法?且看“团结报团结网(tuanjiebao2014)”小编带来的独家采访。

意见重在落实

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蒋平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写的是现在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建议很详细,包含很多方面,但重点是在于落实。其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是农业产品结构性调整,优化产品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保证粮食绿色生产安全。绿色生产、提质增效。以前农业是以产量为主,今后是从产品的质量方面提升。所谓提质增效就是以现在的新技术产业,包括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品质,提升它的价值。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这个是现在国家正在倡导的。农业改革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的管理水平,包括最近密集出台的一些政策,例如数字农业技术,都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平。其中农业的种植产业、加工产业、服务产业的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价值链,提高农业效益。

创新引领是关键

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王玉佩

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将会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场深入的变革,无疑对全面加快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大幅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文件紧密围绕主题,在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保障体系、农业流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城镇化等方面均提出指导意见。内容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具体、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意见创新引领的指导作用。文件第一部分“在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中第2条提出“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着力在增加、增强安全优质动物蛋白源食品的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上挖掘现有潜力,提质增效。特别是提出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羊业牛业养殖,非常切合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第四部分:提出科技创新,在第21条提出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极富于创新和人性化的提法。发现、培养、使用这些农村中的能人,做为一种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政策非常必要。同时还应注意到,要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及时总结提高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探索保险加金融的农村新的金融体系建设模式。

从“量”到“质”的转变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张全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要求是“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我们这些工作在农业科技教育一线的同志们都非常激动,深受鼓舞,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将会按照文件要求,尽快转变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开展生态型的禽畜养殖、现代种业、农作物种植、农田水利基建、化肥农药、农机、沼气与生物天然气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创新,进一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心培养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农业生产粗放、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高、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不能确保农产品供给质量等问题,真正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农业产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供给高质量的农业产品需求转变而做出贡献。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委会副主任赵永华

这个文件很好,抓住了现在当前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在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很重要,现在农田里面有机肥严重短缺,家畜的粪便排泄污染环境。解决施肥和废物利用问题,增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非常好的方式,通过提高绿色生产,解决循环利用问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现在是科技发展很快,但是推广很慢。农业提高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相关政策要跟上去。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业 发展 绿色 创新 提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