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2020年上海户籍老人将超530万 养老服务成关注焦点

2017年03月17日 14:17 | 作者:王志彦 洪俊杰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培养专业照护人才不能再等

上海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发展框架。如今,“9073”已在全国推广。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老年空巢困难家庭不断增加,家庭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社区化就成为大势所趋。根据有关统计,80%的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疾病,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占43%,三种疾病以上占21%,生活不能自理的超过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贾伟平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于医和养的需求侧重点不同。60岁到75岁的“乐老”阶段,特征是“以养代医”,老年人的开支主要不是用在吃药看病上;第二阶段是75岁到90岁,这期间要“以医代养”。

贾伟平认为,养老产业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怎样构建一个社会教育的支撑体系,能够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老年科医生和长期护理的人才。目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老龄护理人员存在“三高三低”的情况: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低、流动高;技能低、年龄大。从事养老护理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整个养老机构人员的1%,30岁以下的人也不到1%。

“加强培养高素质照护人才不能再等了”。张喆人建议,要将全科医学、老年医学、养老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政策上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机制,鼓励更多人才投入到养护队伍中。

引社会参与形成开放产业链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刚认为,养老必须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力量介入、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路。

从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推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设施——“长者照护之家”。这样的迷你养老院采用小区嵌入式设置,便于子女探望,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预计到今年年底,上海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各街镇长者照护之家全覆盖。

社区养老机构的出现解决了居家养老的部分难题,但要真正实现医养结合,提升养老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吸引大量社会机构参与养老事业。“社区养老的问题在于,老人过于分散,不能形成集聚效应,也就不能培育养老产业链。”沈志刚建议,上海可以试点建设“养老休闲生态小镇”,打造社区型养老产业。

“一方面,这些地区需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任务,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另一方面,养老产业生态无污染,又可以带动休闲、旅游、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使农村土地价值得到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沈志刚说,“养老小镇”可以根据老人需求,提供不同价格的老年公寓,老人可以与朋友一起结伴养老,子女可以在小镇上休闲度假,不定时地陪伴老人,形成一个“养老生活圈”,各种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在这里提供专业化的医养服务产品,形成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链。(记者 王志彦 洪俊杰)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上海 户籍 养老 服务

更多

更多